特朗普下令扩大稀土开采
一、核心政策框架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针对关键矿产和稀土的开采和生产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核心政策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动用《国防工业生产法》这一特殊时期的法律手段,特朗普要求扩大美国关键矿产和稀土的国内产量。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在关键时刻,美国能够自给自足地满足国防和其他领域的需求。铜、钾、金等矿产被纳入重点开发范围,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先使用联邦土地以及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快速提升本土矿业产能。这一政策在2025年3月21日得到了明确的行政令支持。
特朗普加快了海底采矿开发的步伐。在4月24日的行政令中,允许在近海区域开展深海矿产开采,以缓解供应链压力。这一决策被视为是对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的一种回应,特别是在中国主导稀土供应链的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开发海底稀土资源来确保自身的供应链安全。
二、实施措施与战略背景
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特朗普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其中,计划将五角大楼部分区域改造为稀土精炼厂,由美军直接操作并实施军事化管理,以规避环保法规限制。这一点体现了美国在稀土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军事化部署和焦虑。
由于中国控制全球大部分的稀土储量和精炼产能,美国国防工业对中国的稀土供应链有着严重的依赖。特别是在关键矿产方面,美国的供应链安全受到了严峻挑战。在面临中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担忧供应中断将严重影响武器生产线的运行。
三、现实挑战与矛盾
尽管美国在努力提升本土的稀土产能,但仍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和矛盾。技术短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美国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而国防急需的重稀土如镝、铽等完全依赖进口。本土精炼技术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环保法规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受《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等严格环保法规的制约,即便是在军事基地建厂,污染治理仍然是一个难题。这不仅增加了开采和生产的成本,也可能限制了产能的提升。
国际合作困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尽管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成立了“关键矿产联盟”,但盟友因技术缺失难以独立开发资源。即使扩大开采,矿石仍需要运往中国加工后再返销美国,这使得美国的稀土供应链在“开采加工制造”环节存在明显的断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