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盘走势图
在A股市场波澜壮阔的历程中,2007年无疑是极为独特且引人注目的一年。这一年,上证综指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行情,仿佛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一年的关键阶段。
一、概览神奇的2007年
年初起点(2007年1月4日):2,728.19点。在这一年的魔幻旅程中,历史高点(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惊人的6,124.04点。年末收盘(2007年12月28日)时,指数虽有所回落,但依然稳健地站在5,261.56点的高位。全年涨幅高达96.66%,尽管相较于最高点有所回落,但这一年的表现足以令人瞩目。
二、逐段波澜壮阔的行情
1. 稳步攀升期(1月至5月)
在这一阶段,股权分置改革的红利逐渐释放,经济增速超过12%,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蓝筹股成为市场的领头羊,散户开户数激增,单月新增账户超过300万。到了5月,指数不断突破新高,市场热情空前高涨。
2. “530”暴跌(5月30日至6月)
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打破了市场的宁静。财政部在凌晨宣布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从0.1%上调至0.3%,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引发市场的恐慌。上证综指在短短五个交易日内暴跌约15%,许多低价股、题材股遭受腰斩。尽管市场情绪受挫,但蓝筹股随后企稳反弹,展现出韧性。
3. 疯狂冲顶(7月至10月)
在这一阶段,基金规模迅速扩张,海外资金涌入,散户的“储蓄搬家”效应显现。市场热度不断升温,8月23日突破5,000点,10月16日更是冲至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中石油A股上市,其48.6元的开盘价成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纪套牢盘”。
4. 崩盘式回调(10月至12月)
美国次贷危机发酵,全球股市动荡不安,国内连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调整,共同触发了市场的回调。上证综指从6,124点的高位跌至12月底的4,800点附近,跌幅之大令人震惊。
三、剖析关键影响因素
这一年里,政策调控、市场过热和外部冲击共同作用于A股市场。印花税上调、IPO扩容等政策措施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市场平均市盈率超过70倍,部分蓝筹股泡沫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风险资产抛售也对外围市场产生了冲击。
四、历史给予的启示
回顾这一年,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政策敏感性是A股市场的重要特点;估值风险需警惕;牛市顶点往往伴随着全民炒股的非理性现象。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未来的投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如何查看历史走势图
想要直观地了解历史走势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同花顺等可以搜索上证指数的K线图;交易软件如通达信、大智慧等可以切换至“年线”周期查看;数据平台如Wind、彭博终端也是机构常用的工具。在分析时,可以结合成交量、MACD等技术指标,更全面地把握当年的波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