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

生活常识 2025-07-18 15:05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状的总称。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心律失常进行系统阐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快速性心律失常

  • 心房颤动(房颤):最常见类型之一,心房跳动快速而不规则
  • 心房扑动:心跳比房颤更快且通常更规则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 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晕厥、猝死等危险情况
  • 2.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
  •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障碍引起
  • 3. 其他类型

  • 早搏(房性、室性)
  • 逸搏心律
  • 并行心律等
  •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发病类型、持续时间及原发病严重程度:

  • 典型症状
  • 心悸、心慌(最常见症状)
  • 胸闷、气短
  • 出汗、乏力
  • 心跳停歇感
  • 严重症状
  • 头晕、黑、视物模糊(脑供血不足表现)
  • 晕厥或短暂性意识丧失
  • 猝死(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 器官受损表现
  • 脑:视力模糊、头晕、晕厥等
  • 胃肠道:腹胀、腹痛
  • 肾:少尿、蛋白尿
  • 心律失常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心律失常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1. 心脏疾病

  • 冠心病、心肌梗死
  • 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
  • 心脏瓣膜病
  • 先天性心脏病
  • 2. 全身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糖尿病
  • 肾功能衰竭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
  • 3. 其他因素

  • 药物影响(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 饮酒、浓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 遗传因素(如长QT综合征等)
  •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血管内科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

    1. 心电图检查:诊断心律失常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

    2.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24-72小时连续记录,提高间歇性心律失常检出率

    3. 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创检查,明确心律失常机制

    4.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5. 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心肌酶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根据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状况采取综合方案:

    1. 一般治疗

  • 去除诱因:限酒、避免咖啡因、控制情绪等
  • 治疗基础疾病:如甲亢、电解质紊乱等
  •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 2. 药物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相应药物:

  • 快速性心律失常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 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 缓慢性心律失常
  • 阿托品
  • 异丙肾上腺素
  • 3. 非药物治疗

  • 心脏电复律:用于室颤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 射频消融术:根治某些类型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速
  • 起搏器植入:治疗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 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
  • 4.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和消融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病例,可能需要:

  • 迷宫手术(治疗房颤)
  • 室间隔减容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管理

    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包括:

    1.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 限酒
  •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 2. 定期体检

  • 尤其是有心脏病家族史者
  • 中老年人群应定期心电图检查
  • 3. 药物管理

  •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副作用监测
  • 4. 心理调节

  •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 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 心律失常的就诊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就诊科室:

    1. 心血管内科:首诊科室,负责诊断和常规治疗

    2. 心脏外科:需手术治疗的严重病例

    3. 急诊科:突发严重心律失常伴晕厥等紧急情况

    4. 老年病科: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

    5. 中医科:辅助调理慢性心律失常

    对于新发心悸、胸闷等症状,建议及时至心血管内科就诊评估;若出现持续胸痛、晕厥等严重表现,应立即急诊就医。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