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喝药?冬季进补谨防4误区
寒冬进补,如古人所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身体进补的绝佳时机,尤其经过秋天的调理,我们的身体已经为接纳冬日滋补美味做好了准备。专家提醒我们,在进补的过程中,要避免常见的误区,以确保滋补效果。
我们要避免误区一不调脾胃直接大吃大喝。很多人因为“虚不受补”而放弃进补计划,其实关键在于没有做好脾胃的调理。进补前,我们可以先服用一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等,之后再吃大餐。这样可以确保脾胃能够充分吸收营养,避免不适。
要避免一家人共享少量药材的误区。虽然补品有益,但并非越多越好。有些人喜欢一次使用较多的药材,结果导致“上火”,而有些人则“惜药如金”,用少量药材煲汤供全家人饮用。进补的药材应遵循量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例如,人参每人每次服用不超过5克,每周服用1-2次;阿胶每人每次服用不超过10克。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起到滋补作用,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要避免用浓茶送药的误区。进补时要遵循服药的原则,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以免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伤害。
我们还要明白进补并不等同于喝药。虽然进补方剂很重要,但日常饮食中的进补原料同样不可忽视。如羊肉、雪梨等都是很好的食补原料。药补可以扶正,食补则有助于养生,两者相辅相成。
在冬季进补的食物中,芋头、红薯、萝卜和山药等都是极佳的选择。芋头质地细软,容易消化,是调养脾胃的良品;红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的功效;萝卜味辛甘、性平,可以益肺、健脾;山药在中医里被列为“上品”药材,具有补肺、健脾、益肾、壮阳的作用。
大豆素有“植物肉”的美称。您可以自制“五豆浆”,用大豆、黑豆、青豆、豌豆和花生一起磨浆饮用,营养又健康。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一起为身体进补,构筑健康防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