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钙”没想象中的多
孩子缺钙,是每位家长都会关心的话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担心孩子缺钙吗?
最近,南京市儿童医院的营养专家刘长伟在微博上分享了他的观点。他提到,实际上,婴幼儿缺钙的问题并没有家长想象中那么严重。很多时候,家长们疑神疑鬼,担心孩子出现各种问题,但其实大部分情况都不是真正的缺钙。而胡乱补充钙质,可能会导致其他营养元素的缺乏。
在刘长伟的门诊里,家长们常常会带着各种疑虑前来咨询。孩子囟门未闭合、胸部前凸、长得慢、走路晚……这些问题都会被家长们归结为“孩子是不是缺钙了?”一些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带孩子来门诊检查,而更多的家长则选择直接购买相关的口服液、营养补充剂,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真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缺钙吗?刘长伟告诉我们,这需要我们了解婴幼儿到底需要多少钙。根据的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0-6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的钙适宜摄入量为200mg,而1岁以内的婴儿对钙的需要量比之前估计的要低很多。这意味着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饮食和充足的乳量,孩子就不会缺钙。
其实,临床中那些因为“缺钙”来咨询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并不缺钙。例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胸骨前凸是佝偻病所致的鸡胸,但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只是生理性的肋外翻,随着孩子的自然生长就会逐渐消失。家长在没有经过专业医生判断的情况下,不应该轻易给孩子贴上“缺钙”的标签并大肆补钙。
刘长伟还提醒我们,即使孩子真的出现了佝偻病的症状,那也不一定是因为缺钙。更多的时候,问题可能出在维生素D的不足上,这导致了钙的吸收问题。维生素D3是钙吸收的关键“钥匙”,它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钙结合蛋白,打开钙吸收的“大门”。对于许多婴幼儿宝宝来说,真正缺乏的可能是维生素D3,而不是钙。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健康问题。在给孩子补充任何营养素之前,都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状况,避免盲目补充带来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照顾孩子,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由于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极为有限,因此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特别是在冬季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的情况下。虽然大多数配方奶中都强化了维生素D,但要达到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个单位,宝宝需要摄入相当量的配方奶大约1000毫升。如果摄入不足或无法达到这个奶量,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进而引发佝偻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生的专业建议显得尤为重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家长合理使用维生素D,并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额外的钙剂。家长们需要明白,随意给宝宝补充钙剂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营养学专家刘长伟指出,通过饮食摄入的钙通常不会过量。但如果在不缺钙的情况下额外补充钙剂,可能会导致钙摄入过量。这种情况不仅会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并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这些营养元素如钙、锌、铁等,在人体内的吸收都需要同一种载体蛋白,它们共用一个通道。这就像一群人都要过河,但船只数量有限。如果某一营养元素过多,就可能在竞争过程中影响到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家长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素时一定要谨慎。盲目补充铁、锌等营养元素可能导致其他方面的营养素不足。家长应该先弄清楚孩子缺乏什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专业营养师和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补充剂。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营养素补充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科学补充。只有合理、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营养状况,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