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核酸检测怎么开展?高、低风险区如何分类管理?国务院联
新华社北京报道,针对近期各地核酸检测工作开展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新的文件,旨在更好地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下是此次报道的重点内容:
一、核酸检测如何开展?着眼于早发现和早处置
在常态化监测方面,要求重点机构和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并根据当地防控需求进行核酸抽检。一旦发现本土疫情,应及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调整检测策略。医疗机构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核酸检测,如所有发热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等。
在区域核酸检测方面,根据疫情发生地区的情况,如人口规模、感染来源是否明确、社区传播风险以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进行综合研判,确定检测人群、频次和顺序。对于大规模城市,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的城市,在特定情况下需进行每日全员核酸检测,待无社会面感染者后,可适当调整检测频率。
二、不同风险区域如何管理?实施分类管理措施
根据新的风险区划定方案,将风险区域简化为高、低两类。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精准划分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并实施分类管理措施。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且所有人员核酸筛查阴性后降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则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措施,离开城市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解读
哪些人需要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主要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需每天进行体温自我监测并报告结果,期间赋码管理,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如有特殊需求需外出,需经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文件,为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措施,共同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贡献力量。在居家防疫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何为居家健康监测以及如何正确执行。对于那些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感染者出院人员以及其他经过专业人员评估需要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南。
对于非单独居住的人,日常生活和用餐应尽量在隔离房间内完成,其他家庭成员应避免进入此房间。在隔离房间内,你可以自由地活动,无需佩戴口罩。当你离开这个房间时,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请务必戴上口罩。尽量减少与家人的接触,如果必须接触,请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并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实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需要每日早晚测量一次体温,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向社区报告。在此期间,非必要不外出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因为就医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N95或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感染风险。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还需要根据相关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遵守防疫规定,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