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高发肝癌高危人群须终身检查
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病恶化易引发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的疾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疗效差,患者的生存时间通常仅为六个月,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
以下人群易患肝癌:
1.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许多遗传性疾病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肝癌的家族聚集性被认为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但家族病史是重要风险因素。
2.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超过一半的肝硬化病人可能发展为肝癌,特别是病情反复、肝功能改善不良的患者。
3. 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如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肝癌死亡率较高。
4. 长期酗酒者,酒精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营养不良,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演变为肝癌。乙型肝炎、肝脏内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以及遗传易感性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5. 生活条件艰苦的人群,尤其是农民,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济条件差的人更易患肝癌。
6. 基因突变者,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可能激发肝细胞的突变,加速癌细胞增殖。
7. 饮水不健康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饮水污染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
8. 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的人,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长期食用发霉谷物可能引发肝癌。
9. 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的人也可能患肝癌。
10. 摄入微量元素过少者同样面临肝癌风险,如硒的缺乏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11. 其他受繁杂因素影响的个体,如营养过剩或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肝癌高危人群必须终身定期检查。虽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肺癌之后,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和确诊,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癌”。最佳的治疗阶段是在肿瘤早期,在肿瘤尚未扩大转移时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医生对患者的忠告,也是健康人群应该提高警惕和重视的方面。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了解肝癌的早期症状和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及及时接种疫苗都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四十岁之后的生命历程中,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如同行走在一条通往肝癌的潜在道路上。特别是那些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同时又在生活中无法割舍酒精的朋友们,你们面临的风险更是加倍。肝癌,这个无声的杀手,对于你们来说,更需警惕。
面对身体可能发出的微妙信号,作为肝癌的高危人群,你们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和警觉。预防总比治疗来得容易,而早期发现更是关键。那么,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答案只有一个:定期进行肝脏检查。
对于普通人来说,年度体检是一种常规的健康保障方式。对于你们这群肝癌的高危人群来说,检查的频率需要更为密集。每三个月一次的肝脏检查是你们必须坚守的健康防线。这样的检查频率虽然看似繁琐,但其实并不麻烦。它仅仅包括两项内容:B超和血液检测。B超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肝脏是否有异常的结节或肿块,而血液检测则可以反映肝功能、甲胎蛋白和乙肝病毒DNA的情况。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这样的检查频率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确实,肝癌高危人群的体检费用相较于普通人会有所增加。这种投入绝对物有所值。一年的定期检查费用,其实也就八百元左右。相较于潜在的健康风险,这无疑是微不足道的投资。
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来说,这样的定期检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如同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帮助我们在早期就发现并治疗可能的病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了你们的健康,请务必重视并坚持这样的检查频率。生命无价,健康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