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大中医的执业范围是对中医的最大伤害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呼声。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每年约三万名的毕业生数量。这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法在专业领域内发挥所长,只能转向其他行业或者选择考取西医相关证书。这种现象不仅与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背道而驰,更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7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中医执业范围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扩大执业范围的建议。这实际上是对中医药发展的误解。中医与西医有着本质的差异,保护中医药的发展是我们应当坚持的方向。仅仅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建议扩大中医执业范围,是对中医药的否定。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缓慢、受到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特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理论发展滞后,导致一些传统优势难以显现。
当前,我们不应该考虑如何扩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执业范围,而是应该聚焦于如何做强做大中医药事业,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以就业难作为扩大执业范围的借口是不明智的。现有的中医药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医药理论,如果让学生从事西医科室的治疗,不仅难以胜任,而且会浪费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存在巨大的医疗风险,对中医药的发展构成威胁。
扩大执业范围可能导致中医药被西医同化,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解决中医药毕业生就业问题,并非通过扩大执业范围来实现。相反,我们应该着重提高中医药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发挥中医药的理论优势,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医疗机构也应增加对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在临床上的使用率。中医药院校也应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解决中医药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不是仅仅考虑扩大执业范围。我们应该坚持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