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抢救评价_心脏骤停抢救配合及护理

心脏病 2025-10-25 09:05心脏病www.xinxueguanw.cn

一、抢救评价标准

1. 黄金时间: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是抢救关键期,超过此时间存活率显著下降。

2. 抢救效果

  • 成功指标:自主循环恢复、意识恢复、生命体征稳定。
  • 失败风险:即使复苏成功,也可能遗留脑功能损伤等后遗症。
  • 二、抢救配合要点

    1. 基础生命支持(BLS)

  • 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5-6厘米,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 人工呼吸: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每次通气持续1秒以上。
  • AED使用:尽早除颤,除颤后立即恢复按压。
  • 2. 团队协作

  • 医护人员需明确分工,避免沟通延误。
  • 多学科联动(如急诊科、ICU)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三、护理措施

    1. 复苏后护理

  • 目标温度管理:维持32-36℃低温24小时以保护脑功能。
  • 监测与治疗:持续心电监护、抗凝治疗、电解质平衡调节。
  • 2. 并发症预防

  • 脑水肿: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 二次骤停:避免过度通气或按压中断。
  • 四、常见误区与改进

    1. 操作误区

  • 按压中断超过10秒会显著降低存活率。
  • 忽视早期识别(如将晕厥误判为心脏骤停)。
  • 2. 改进方向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优化救护流程。
  • 加强AED设备培训与维护。
  • 五、特殊人群处理

  • 儿童/婴儿:按压为胸廓1/3至1/2,频率略高于成人。
  • - 老年人:需结合基础疾病综合评估,抢救后注重神经功能恢复。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