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步骤。以下是检查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 视诊
观察心前区是否有异常隆起(如鸡胸、漏斗胸)或脊柱畸形。
注意心尖搏动点的位置(正常位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五肋交点内侧1厘米处)及搏动范围(直径约2厘米)。
2. 触诊
用小鱼际肌感知心尖搏动,确认其位置和范围是否正常。
检查各瓣膜区(如二尖瓣、主动脉瓣)是否有异常震颤,若触及震颤需进一步评估。
心包摩擦感的鉴别:嘱患者屏住呼吸,若摩擦感消失则为胸膜摩擦感,否则可能为心包摩擦感。
3. 叩诊
采用间接叩诊法,由外向内、由下至上逐一肋间叩诊,标记清音变浊的位置以确定心界。
心界异常扩大可能提示心脏肥大或其他病变。
4. 听诊
使用听诊器评估心率(正常60-100次/分)、心律(是否规整)及心音强弱。
注意杂音和额外心音:生理性杂音可能因血流加速,病理性杂音需结合超声心动图明确。
房颤或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为节律不齐,需动态心电图确诊。
其他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保持适宜温度和光线,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配合:检查前避免紧张情绪,检查时需平躺并暴露胸部。
异常结果处理:若发现震颤、摩擦感或杂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进一步诊断。
对于常见但无需过度担忧的情况(如窦性心律不齐、轻度瓣膜反流等),可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建议增加心脏超声或冠脉CT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