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定义
心血管高危人群是指未来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群体,需通过血压、血脂、代谢指标等多维度因素综合判定。
二、具体分类标准
1. 基础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3级高血压),或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9mmol/L或总胆固醇≥7.2mmol/L。
糖尿病: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默认属于高危人群;若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则风险更高。
2. 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
已存在左心室肥厚、肾功能不全(eGFR 30-59mL/min/1.73m)、视网膜病变等靶器官损害。
有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史。
3. 家族史与生活方式
直系亲属有早发心血管病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
长期吸烟、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或缺乏运动。
三、风险评估工具
10年风险评分:通过Framingham或ASCVD评分系统计算,若10年风险≥10%即为高危。
简易自测:参考年龄、血压、胆固醇、吸烟等6项指标打分,总分对应不同风险等级。
四、管理建议
高危人群需强化干预:
血压控制:目标值通常<130/80mmHg。
血脂目标:LDL-C需<1.8mmol/L(极高危者<1.4mmol/L)。
生活方式:、限盐、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
以上标准需结合临床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冠脉CTA等)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