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醛固酮分泌,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和血管重构。
具体机制包括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如缬沙坦、氯沙坦等,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轻心室和血管重构。
复方制剂(如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兼具降压和抗重构作用。
3. 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缓心肌肥厚和纤维化。
尤其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的患者。
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如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
5.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如沙库巴曲缬沙坦,兼具抑制脑啡肽酶和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双重作用,显著改善心脏重构和功能。
6. 创新中药
通心络胶囊:通过三重保护(血液、血管、微血管)抑制斑块进展和血管痉挛。
芪苈强心:基于络病理论,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室重构,获指南推荐。
其他辅助药物
SGC激动剂(如维利西呱):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改善心肌代谢。
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间接辅助抗重构治疗。
治疗策略建议
联合用药:如“沙库巴曲缬沙坦+美托洛尔+螺内酯”方案可多靶点抑制重构。
- 个体化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如心衰类型、血压等)调整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