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职责范围
心血管科(心血管内科):专注于心脏及心脏相关血管的疾病诊疗,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主要通过药物、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或器械植入(如起搏器)进行管理。
血管外科:处理除心脏和脑血管外的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瘤、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以外科手术(如血管搭桥、动脉内膜剥脱)和微创介入(如腔内支架置入)为主要手段。
2. 疾病覆盖范围
心血管科:以心脏疾病为主,如先天性心脏病(需外科协作时)、瓣膜病、心肌梗死等。
血管外科:涉及外周动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例如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静脉曲张等,同时处理血管损伤修复。
3. 治疗手段差异
心血管科:以内科治疗为主,如药物控制血压/血脂、心脏导管介入术等;仅在复杂病例中与外科协作(如冠脉搭桥术需转至心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以外科手术为主,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技术,术后需关注血管通畅性和肢体功能恢复。
4. 学科分类与协作
心血管科属于内科分支,血管外科隶属外科系统。部分医院可能将心血管外科(处理心脏大血管手术)与血管外科合并,但两者在疾病谱和手术技术上仍有明确区分。
5. 就诊建议
心脏相关症状(如胸痛、心悸):优先就诊心血管科。
外周血管问题(如下肢肿胀、动脉搏动异常):需挂血管外科。
若病情复杂(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