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心血管炎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心血管介入领域发展最快的方向

心脑血管 2025-08-18 20:08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1. 技术发展历程

  • 从2002年首例室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开始,到2022年首例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中国学者开创了多个里程碑式技术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疾病主要治疗手段,2024年中国TAVR手术量超1.7万例
  • 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也取得显著进展,如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等
  • 2. 中国创新贡献

  • 国产器械研发取得突破,如VenusA-PLUS输送系统、VenusP-Valve等自膨胀式瓣膜已应用于临床
  • 针对中国患者特点(如二叶式主动脉瓣高发)开展了TAILOR-TAVR等特色临床研究
  • 中国首个获欧盟CE MDR认证的国产TAVI系统VitaFlow Liberty已进入20多个国家
  • 3. 当前发展现状

  • 2023年中国TAVR累计手术量达35,594例,60-89岁患者占95%
  • 先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量约7.5万例,技术已进入成熟和普及阶段
  • 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4. 未来趋势

  • 预计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热潮还将持续10年以上
  • 新技术新器械将不断涌现,如冲击波瓣膜治疗系统TaurusWave等创新技术正在中
  • 人工智能、3D可视化等现代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结构性心脏病诊疗
  •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性心血管炎"并非标准医学术语,可能是指心脏结构异常引发的病理改变。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类型。

    上一篇:心血管药品分类名称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