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寸范围
1. 直径
常规范围:2.0-5.0mm^[1][2][3][5][8][11][16]^
细分型号:常见2.5mm、2.75mm、3.0mm、3.5mm、4.0mm等
特殊型号:部分国产支架提供5.0mm大直径规格
2. 长度
最短:13mm(1.3cm),最长:38mm(3.8cm)^[4][5][7][8][11][21]^
常见规格:13mm、18mm、23mm、29mm、33mm等
二、选择依据
血管病变特征:支架长度需覆盖病变区域并超出两端2-3mm,直径需匹配正常血管段尺寸。
特殊病变处理:长病变可能需重叠植入多个支架,直径差异大的血管需分段选择支架或后扩张。
三、材质与类型
1. 材质分类
金属支架: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钛合金等
生物可降解支架:聚合物材料制成,可逐渐吸收
2. 结构设计
网状支架、管状支架、缠绕型支架等
部分支架含药物涂层(如雷帕霉素)以抑制再狭窄
四、国内外差异
国产支架:技术成熟,性价比高,覆盖常规尺寸
进口支架:柔韧性和通过性更优,部分特殊病变适用
五、注意事项
支架选择需结合血管内超声、血流储备分数等评估工具
过长支架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需避免过度覆盖正常血管段
附:常见规格示例
| 直径(mm) | 长度(mm) | 适用场景 |
||||
| 2.5-3.0 | 13-18 | 细小血管病变 |
| 3.5-4.0 | 23-33 | 主干血管或弥漫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