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卖工厂实习
实习背后的隐秘:强制实习与利益输送的灰色产业链剖析
一、强制实习现象的盛行与利益输送的实质
在当今社会,强制实习已经成为部分职业学校的潜规则。这些学校将实习作为毕业的硬性条件,强迫学生进行与其专业不符的流水线工作。例如兰州某职业学院的会计、护理专业学生被迫到电子厂从事与专业无关的流水线工作,这种强制实习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背后的利益输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企业支付的小时工资在经过中介和学校层层抽成后,学生实际到手的工资远远低于应得工资。部分学校甚至与中介公司勾结,形成劳务派遣协议,从中牟取暴利。这种利益输送的实质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益。
二、监管部门的失序与制度漏洞的暴露
面对这种强制实习与利益输送的现象,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制度漏洞的暴露更是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劳动监察部门对校企合作的监管松懈,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人员收受中介信息费,形成集体腐败潜规则。政策执行的变形更是让人痛心,明明规定要专业对口、不得克扣报酬,但现实中却存在大量专业不对口、克扣报酬的情况。这种监管失序和制度漏洞的暴露,让强制实习和利益输送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学生的困境与权益的侵害
学生是这场利益输送的最大受害者。超负荷的劳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维权的困境,让实习生们苦不堪言。南方某电子厂的学生因连续工作导致手掌被机器扎伤,这种悲剧的出现让人心痛。劳动仲裁部门却常建议学生不要和学校闹僵,这使得维权之路更加艰难。
四、制度性困境与社会影响
职教异化是这场利益输送的根源之一。部分职业学校将实习协议变为贩卖廉价劳动力的遮羞布,将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视为创收工具。这种规模性的剥削已经涉及我国每年超1000万的职校毕业生。中介公司通过成立民办职校直接控制生源,试图形成“产教一体化”的垄断链条。这种制度性困境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监管力度,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的发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打破这种利益输送的灰色产业链让学生真正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