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肝炎,从日常做起
全球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90万例,其中近半数的患者来自中国。更令人关注的是,我国约90%的肝癌患者具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
肝炎,顾名思义,是肝脏出现炎症的病症。它源于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酒精、药物,甚至自身免疫因素等,这些因素导致肝脏细胞受损,肝功能受损。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按照病毒类型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这些病毒性肝炎是引发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途径。
那么,肝脏在我们人体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肝炎对肝脏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呢?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是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承担着众多重要功能。肝脏与蛋白质代谢息息相关,它负责合成、脱氨、转氨等,保证身体各部位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调节糖代谢,制造胆汁酸等。肝脏还有解毒、贮存维生素、激素代谢等重要功能。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是一个严肃而紧迫的问题。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各异。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则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包括血液传播。值得一提的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全球主要的卫生挑战,影响了全球约3.25亿人,它们也是肝癌的主要根源,每年导致超过百万的死亡病例。
肝炎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轻度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发展可能导致肝区隐痛、出现蜘蛛痣、皮肤巩膜变黄、小便深黄等症状。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
对于肝炎的检查,肝功能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肝炎病毒标志检测、肝穿活组织检查等方法都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中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会演变为慢性病,对于这类疾病,除了通过支持疗法控制恶心和疼痛等症状外,药物治疗并不常见。多数患者通过充分休息、避免饮酒和对症治疗,便能在几周后顺利康复。
对于乙型肝炎感染者,核苷酸类抗病物是治疗的重要选择。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等抗病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相对合理的成本和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干扰素,这种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因其强大的抗病毒特性,成为了对抗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有力武器。药物学家研究这种蛋白质并研发出合成形式的干扰素药物。虽然这种强效疗法能有力控制患者体内肝炎病毒的水平,但其高昂的费用和潜在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当肝炎发展到严重阶段,特别是对于终末期肝脏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希望。这是一项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替换失去正常功能的肝脏。尽管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成功案例,但手术本身的风险仍然很高。
在肝炎治疗领域,新的疗法和前景不断涌现。科学家们正努力改进现有治疗方法,并开发新的药物来防治疾病。对于肝炎患者而言,及时获得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因为越早控制肝炎,肝脏的恢复情况就会越好。
那么,肝炎患者日常应该如何保养呢?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首要之务。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同时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戒酒也是关键,因为烟酒对肝脏的损害极大。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体重也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专家建议成人每周至少进行六天、每天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要避免滥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和保健品。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肝炎导致的肝脏受损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健康调整和治疗来恢复的。肝炎患者需通过定期定向体检密切关注自身肝功能状况,以便早发现、早干预。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为肝脏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