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早中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体药物如下:

1. 血管扩张剂: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管痉挛症状,可使用血管α受体阻断剂如妥拉唑林,钙阻滞剂如尼卡地平、佩尔地平,以及地巴唑和烟酸等,以缓解症状。

2. 抗凝剂:尽管理论上抗凝剂对血栓形成闭塞性脉管炎无效,但临床上有报道称可减缓病情恶化。目前使用的抗凝剂是肝素和华法林,但抗凝治疗在临床上并不常用。

3. 血小板抗聚剂:为预防继发性血栓形成,可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西洛他唑(培达)或噻氯匹定(Ticlid)等药物。

4. 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潘通、前列腺素E1(PGE1)等,可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毛细血管气体交换,改善组织氧供应。

5. 止痛剂:针对静息痛,可选择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消炎痛、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对于较严重的疼痛,可选择索米痛片、曲马朵缓释片、等。

6. 激素:在病变进展期如血沉较快时,可短时间使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药物,但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

7. 抗生素:主要用于肢体末端溃疡和坏疽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常用药物有环丙沙星、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美汀)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VEGF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VEGF受体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形成新的血管。虽然动物实验和个案报道显示了其疗效,但VEGF基因治疗仍处在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和潜在副作用。

非手术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两种方法来实现,旨在缓解症状、减缓病情恶化、促进侧支血管再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三、介入治疗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应用

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通过X介入插管实现在线动态监测下的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推荐用量为25万U。导管可保留在动脉中,以直达病变部位。由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远端血管多为闭塞,且血栓以炎症为主,疗效并不十分确切。

对于节段性狭窄病变,若引导钢丝可通过,亦可考虑进行血管成形并释放支架。

四、高压氧治疗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尝试

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张力及血氧弥散程度,达到改善组织缺氧的目的。具体方法为患者进入高压氧舱,经过一系列压力变化及氧气呼吸过程,每天进行一次,一个疗程包含十次治疗,并在休息数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一般经过这种治疗,患者的症状会有所缓解,如皮肤温度升高、溃疡减少,呈现出一定的近期疗效。

五、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现状与挑战

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较多,但由于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手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手术方法包括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动脉旁路术、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以及动静脉转流等。

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适用于早期患者,通过切除腰交感神经组织来缓解血管痉挛和疼痛,并促进侧支形成。由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影响小腿以下动脉,手术效果并不持久,长期疗效并不确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正确识别腰交感神经节和其他类似组织,避免误伤腰静脉和其他神经。

动脉旁路术主要适用于动脉节段性闭塞和远端流出道良好的患者。但由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多为中小动脉病变,符合此适应证的患者较少。手术可采用移植物PTFE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术后长期抗凝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以防止移植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也主要适用于股动脉节段性闭塞和远端流出道血管状况良好的病例。术中剥离血栓内膜后,可在局部血管壁上加缝人工血管补片以扩大动脉腔。

动静脉转流是一种通过动脉血向静脉反灌来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缺血症状的方法。根据吻合口位置的不同,动静脉转流可分为多种类型。

尽管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多样,但由于病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操作虽然相对简单,但由于吻合位置较高,术后肢体肿胀的现象仍然显著。对于不同分组的患者,手术策略也存在差异。

②对于低位深组的患者,手术时在动脉和胫腓干之间建立动静脉转流,经过2至4个月的二期手术后,静脉血主要通过胫前静脉回流。这种手术方法对于缓解术后肢体肿胀有一定效果。

③而对于浅组的患者,手术的动脉与大隐静脉远端的运动静脉相吻合,一般不进行二期手术。虽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但术后肢体肿胀的情况较轻。

在临床实践中,动静脉转流手术对于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静息痛有着积极作用。术后肢体肿胀的问题仍然明显,甚至可能出现湿性坏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率并未显著降低,术后动脉血逆行灌注的微循环变化仍需进一步探讨。

大网膜移植主要用于动脉流出道不良、行动脉搭桥以及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有利于溃疡的愈合。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且需要随访,但部分患者的疗效显著,溃疡愈合,疼痛得到缓解。

至于肾上腺切除术,过去曾用于无条件行动脉重建术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例以减轻症状,但由于并发症较多,现已不再使用。

对于晚期患者,如溃疡无法愈合、坏疽无法控制或并发感染,截肢或截指(趾)是必要的治疗手段。术中应注意避免使用止血带,术后应注意伤口的排水和感染的控制。局部使用表皮或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肉芽的生长,有助于伤口愈合。

脉管炎的预后与普通人无显著差异,近年来由于诊断手段的进步和血管外科的发展,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截肢率也显著降低。即使需要截肢,截肢平面也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脉管炎患者必须重视,病情的发展与是否遵守密切相关,截肢后的患者仍需坚持。

上一篇:痉挛性脑瘫该怎么去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