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婴幼儿过度补钙易引起肾结石

近年来,家长们对孩子的补钙问题热衷不已,过度补钙是否真的对孩子有益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身为母亲的李旭,在带孩子回到中国后,遭遇了一场关于孩子是否缺钙的困惑。在社区医院,医生仅凭孩子的枕秃便断定孩子缺钙,并向李旭推荐了一种小儿钙颗粒。在美国,医生并未提出这样的建议。这让李旭产生了疑惑,并咨询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学教授李可基。

李可基教授的调查显示,高达86%的家长在孩子未满6个月时便开始补钙。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明确摄入标准表明,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只要孩子的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均无需额外补充钙剂。过量补钙可能导致婴幼儿吸收铁和锌等营养素的能力下降,甚至增加肾脏负担,有肾结石的风险。

这让许多家长开始担心,婴幼儿补钙不当的危害是否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更严重?对此,专家指出,只要补充量不超过推荐量的1/2,就没有必要恐慌。美国的研究者也进行过一项关于过度补钙的试验,结果显示,即使钙摄入量高达每天1500~1800毫克,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风险也极低。为了确保安全,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食物营养专家组将0~6月婴儿最大耐受剂量定为每天1000毫克。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仍然难以判断何为合理补钙。社区医生通过给孩子剪头发查微量元素的方式判断孩子是否缺钙的做法并不科学。许多家长也面临着来自同事、家人的压力,甚至感到如果不给孩子补钙就欠了孩子点什么。“过度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度恐慌也是不合理的。”专家强调。

事实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平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家长们应该充分了解正确的育儿知识,不要被过度恐慌和过度宣传所影响。只有科学合理地为孩子补充营养素,才能真正保障孩子的健康。对于年轻的家长们来说,保持理性、科学的心态至关重要。在选择给孩子补钙时,一定要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似乎一切都与缺钙有关。做鬼脸、说话晚,甚至孩子的日常行为,都被一些家长与缺钙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婴幼儿是否缺钙的判断标准,在国际上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陈裕明专家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指出,真正的判断婴幼儿缺钙的参考标准应该是经过营养师对婴儿日常膳食的深入分析,当钙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70%时,才可能被认为钙摄入不足。而具有佝偻病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显示,以及排除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下,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缺钙问题。

关键在于,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判断婴幼儿可能缺钙。轻度的钙缺乏往往难以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发现。许多医生和营养师可能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有一项符合就是缺钙,这就导致大部分婴幼儿在中国被误认为缺钙。而诸如枕秃、盗汗、夜啼等生理现象,与缺钙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因果关系,大部分这样的误解源于错误的经验和不正确的信息传播。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在妈妈们中间广泛流传的“医嘱”,认为宝宝需要补钙的妈妈也需要额外补充钙质。虽然这对孩子有益,并可以预防妈妈的骨质疏松,但这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作为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婴幼儿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为他们补充钙质。过度补钙不仅对婴幼儿造成伤害,可能比三聚氰胺带来的肾结石更为严重,而且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均衡的营养摄入,过度的营养补充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健康的成长环境。

对于婴幼儿是否缺钙的问题,家长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跟风。在给孩子补充钙质之前,应该寻求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广东登革热死亡病例已达6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