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查空腹血糖会造成糖尿病漏诊率高

中国的糖尿病现状令人忧心,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日益增长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邝健,都在强调一个事实:我们筛查糖尿病的方式需要改变。

我们习惯上只关注空腹血糖,但翁建平教授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血糖升高更多的是餐后血糖升高。如果我们仅仅依赖空腹血糖检测,就会漏掉很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造成很高的漏诊率。这一观点在专家们的多次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翁建平教授解释说,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介于7.8-11.1mmol/L之间,那么就可以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即属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餐后血糖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邝健主任进一步强调,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如老年人、肥胖、超重、有家族病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和运动少等人群,更应该关注餐后血糖。他们除了进行常规的空腹血糖检测外,还应定期进行餐后血糖的检测,以便尽早发现血糖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研究显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前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空腹血糖检测来评估我们的健康状况。我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血糖状况,包括餐后血糖。

我们的糖尿病筛查方式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测,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让我们从生活方式开始,率先进行干预,为抵抗糖尿病风险而努力。当发现餐后血糖水平在7.8至11.1mmol/L之间时,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步入糖尿病的边缘。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因为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逆转这一趋势。

翁建平专家指出,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两个方面。我们要保证膳食平衡,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和脂肪成分,避免饮酒,并多食用蔬菜和高纤维食物。我们需要进行规律且持久的体育运动,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具体目标包括:对于肥胖或超重的人,体重指数BMI要达到或接近24kg/m2,或者至少减少体重的5%-10%;每日饮食总热量减少-500千卡;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每周体力活动达到250-300分钟。

尽管这些目标听起来可能有些挑战,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坚持和努力。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可能在一开始充满热情,但一个月后就开始松懈了。对于那些仅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无法坚持运动、无法控制饮食、血糖容易升高的人群,药物治疗可能是他们不得不选择的选择。例如,阿卡波糖等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

我们仍然要强调,预防总比治疗来得更为重要和有效。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还可以为身体带来许多其他的益处,如增强免疫力、改善心情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采取行动,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吧!

相关文章推荐:

1. 糖尿病饮食指南: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2. 运动与糖尿病:规律运动如何帮助控制血糖?

3.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糖尿病管理方式?

4. 糖尿病成功案例分享:他们是如何成功控制血糖的?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糖尿病,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箍牙时机因人而异,不一定要等到12岁后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