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致癌那点事儿
在当今社会,关于牛奶的争议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牛奶致癌”的说法。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和疑虑。针对这些疑虑,《生命时报》的记者采访了相关权威专家,牛奶被冠以“致癌”之名的真相。
在不少人眼中,“牛奶致癌说”并非空穴来风,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科学依据”。有关“牛奶致癌”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包括激素致癌和酪蛋白致癌。
对于“激素致癌说”,一些人认为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的,而牛奶中的雌激素和雄激素是主要致癌物质。牛奶中的IGF-1也被认为具有致癌性。专家指出,奶牛使用的激素实际上是生长激素,并非性激素。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长激素,并强调它不会损害消费者健康,更不会致癌。关于IGF-1致癌的说法也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其在牛奶中的含量很低,经过加热、消化、吸收后,到达人体内已经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风险很低。
至于“酪蛋白致癌说”,则源于一项大鼠实验。这个实验并不科学,因为实验中的大鼠是被诱导出患癌的,然后再喂饲含不同蛋白质的饲料。动物实验不能直接套用在人身上。专家指出,酪蛋白致癌的说法并没有大量的科研数据支持,坎贝尔教授的实验结果并不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所接受。酪蛋白在胃里面可以降解成小分子,对人有益。
实际上,《生命时报》自2013年起就开展了“牛奶的力量”系列活动,并邀请权威专家传播正确的牛奶知识。随着相关正确知识的传播,“牛奶致癌”的传言已经逐渐被辟谣。牛奶作为优质钙的主要来源,是不可多得的补钙佳品。其中的钙磷比例合适,还含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常温奶和巴氏奶在营养上的区别也不大。
对于每天是否应该喝牛奶以及应该喝多少的问题,专家建议每天最好喝300克牛奶。对于普通成年人而言,这是比较合理的数量。而对于血脂异常或肥胖人士,则建议选用低脂或脱脂奶类。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关于牛奶的争议,相信科学、相信权威、相信专业机构的判断和建议。我们也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保持好心情等,以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