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创作作品(篆刻作品投稿附释文)
《蓬蒿人诗虞世南与青年篆刻家共铸的古诗词韵味》汉麟苑师生篆刻作品选编(一)
源自汉麟苑的璀璨瑰宝,我们沉浸在古代的诗词名句中,它们犹如东方文明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在这浩繁的诗词世界里,我们追寻着前贤圣哲的足迹,感受他们的情怀与智慧。而今天,我们要呈现的是汉麟苑师生以古诗词为题材的篆刻作品,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艺术魅力。
在前言中,冯宝麟导师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篆刻艺术的魅力。他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主题的三幅作品,诠释了苏轼的诗词精神,将人生哲理融入篆刻之中,实为人生的快事。
紧接着,李侃的作品“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以苏轼的另一首诗词为灵感,展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而“香风闲对一瓯茶”则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心生向往。
李建隆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以李白的《将进酒》为蓝本,将人生的豪迈与酒的豪情融为一体。“楼台倒影入池塘”、“无声诗里诵千秋”等作品,也展现了师生们对古诗词的热爱与理解。
鹿梦嘉的“荷花镜里香”等作品,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古诗词的意境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呈现出别样的韵味。而宋玉磊的作品则以唐朝诗人的诗词为灵感,展现出了春天的美好与大自然的壮丽。
毕博的“饮马渡秋水”等作品,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将古诗词的韵味与篆刻艺术完美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作品都是汉麟苑师生们对古诗词的热爱与理解的体现,他们以篆刻的形式,将古诗词的韵味传承下去。我们期待他们未来更多的创作成果,继续为我们带来艺术的盛宴。
江畔春色旧时归
出处:《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旅途之路延伸至青山之外,行舟前行在碧绿的江水之前。江潮平静,两岸开阔,正风扬帆,一船生机。日出的光芒在残夜中熠熠生辉,江畔的春天悄然融入旧年的尾声。乡书应寄往何处?归雁会飞往洛阳的边缘。
四月的尽头人间花事如梦
出处:《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当人间的四月芳菲已尽,山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曾经长恨春天归去无处寻觅,却不料它已转入此地。犹如一场梦境,让人留连忘返。
趁年华品诗饮酒
出处:《望江南超然台作》【宋】 苏轼
春光未老,微风轻拂柳斜。在超然台上远眺,半壕春水与一城繁花交相辉映。烟雨笼罩千家万户。寒食节过后,酒醒后感慨万千。不必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趁此良辰美景,品味诗意,畅饮美酒,尽情享受这美好年华。
小神仙般悠闲自在
出处:《喜迁莺梅雨霁》【宋】 周邦彦
梅雨停止,暑风和谐,高柳中蝉鸣声声。小园台榭远望池波,鱼儿戏动新荷。薄纱厨下,轻羽扇摇动,枕冷簟凉深院之中,此刻的情绪与天气一样明朗,仿佛成为了无忧无虑的小神仙。
清欢人间有味
出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 苏轼
细雨斜风伴着清晨的寒意,淡烟疏柳在晴朗的河滩显得格外媚人。入淮的清水渐渐漫延。雪沫乳花浮在午盏之中,蓼茸蒿笋尝春盘之味,人间最有味道的就是这清欢。
沧海观澜壮志凌云
出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一览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中,洪波涌起。日月的运行仿佛在其中出没,星汉的灿烂仿佛也离不开其里。庆幸至此,以歌咏志。
日暮时分客愁新
出处:《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舟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日暮时分客人的忧愁心情更加沉重。野外空旷天显得比树还低,江面清澈月亮仿佛离人更近。 暮色与愁思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感叹旅途的孤独与寂寞。
聆听天语问前程
出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清晨的雾气与云涛相接在一起仿佛舞蹈一般美好景象仿佛梦境般回到仙界听到天神的言语询问我的归宿我告诉对方路途遥远嗟叹时日匆匆作诗却只能感叹年华已逝然而万里的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吹不休船蓬向前去追逐蓬莱三岛的去路就在眼前 醉卧花间感受美好时光 江南美景令人陶醉 出处:《忆江南》【唐】 白居易 好一个江南风景旧曾谙日出时江畔的花儿比火还要红艳春天的江水碧绿如蓝怎能让人忘记江南的美景呢 白云深处有人家 出处:《山行》【唐】 杜牧 沿着曲折的山路向上行走远望寒山石径斜白云缭绕的地方隐约有人家停车驻足欣赏枫林晚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花重锦官城美景如画 出处:《春夜喜雨》【唐】 杜甫 一场好雨知道时节在春天降临随着微风在夜晚悄然润物细无声野外小径云都黑了只有江船灯火独自明亮清晨看露珠滋润的红色花朵重重叠叠的花影映在锦官城稻香四溢丰收喜悦满满 出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亮的月亮惊起枝头的喜鹊清风吹过半夜的鸣蝉在稻花的香气中谈论丰收的年景听取蛙声一片天空中七八个星星闪烁山前两三点雨滴洒落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弯溪流上的小桥忽然出现在眼前 张诗宇手可摘星辰 出处:《夜宿山寺》【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居高声自远 出处:《蝉》【唐】 虞世南 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西北望长安 出处:《菩萨蛮西北遥望长安,重重山川惹人怜。连绵青山遮不住,江水依然向东流。江畔暮色正添愁,深山深处闻鹧鸪鸣。
最美是孩童天真烂漫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看那茅屋矮小,溪边青草如茵。男子用吴音软语温柔地交谈,是谁家的翁媪满头白发?大儿子在溪东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看那最喜小儿,调皮可爱,卧在溪头剥莲蓬。
陈瑶以此为灵感,描绘出另一番景象。露水如珍珠般晶莹,弯月如弓悬夜空。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那残阳洒在江中,江水半绿半红。而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如珍珠般闪耀,月亮如弓般美丽。
松间明月照,清泉石间流
再品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晚秋天气爽。明月从松间穿过,照耀下来,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竹林中传来洗衣女的笑声,荷叶下渔舟轻轻摇动。春天的芬芳虽已消退,但王孙依然可以留下。
篆刻之美,韵味悠长
篆刻作品附释文,适合篆刻创作的词。每一篆刻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他们通过刀石之间,将诗词的韵味转化为刻痕的痕迹。这些词,如“西北望长安”、“最喜小儿无赖”、“露似真珠月似弓”等,都是篆刻创作的绝佳题材。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意境和故事,都能为篆刻作品赋予独特的灵魂和韵味。
图片由蔡尧与左承精心拍摄
编辑/李明亮
每一篆刻作品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传说。这些适合篆刻创作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期待那些刀石之间的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