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要和为贵
从立秋开始,我们步入了秋天的怀抱,经历了处暑、白露、秋分等多个节气,其中的秋分是季节气候的重要转折点。在古老的中医理论《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秋天被描绘为“容平”的季节,天气变化急促而地气明朗。
秋季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气温较高,且常常伴随着绵绵的阴雨,湿热并重,人们称之为“秋老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露”过后,天气逐渐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多变,人们容易受到伤害,这一时期被称为“多事之秋”。
在这个时节,人们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体内阴阳也随之波动。秋季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的调摄中,都应注重一个“和”字。
我们要调和情志,远离悲秋。按照“天人相应”的原理,肺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的景象,容易产生悲秋、凄凉之感,导致抑郁情绪。秋季要注重调摄精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我们要养成乐观开朗、宽容豁达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的宁静。
“秋冻有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虽然“秋冻”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但我们要正确理解“秋冻”的真谛。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做到“秋冻”有节。
饮食调和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面。秋燥是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我们要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等。对于胃弱的人,早餐食粥尤为适宜。
金秋时节,正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的效果。
我们要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是许多旧病复发的高峰期。我们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将病情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秋季养生要遵循“和”的原则,从情志、饮食、运动、预防等方面全面调养,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让我们在秋天的怀抱中,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