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转凉 注意脚部保暖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三伏天的闷热潮湿已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秋爽。每降一场秋雨,便添一分寒意。在这个换季的时刻,我们不仅要关注衣物的增减,更要注重身体的保暖,特别是脚部的保暖,以防寒从脚入。

老人常说“寒露脚不露”,这是对我们保暖的警醒。随着天气变化,我们应及时调整衣物,避免寒邪入侵。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加之脂肪层较薄,更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专家提醒我们,脚部受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当寒露降临,天气变化无常,早午晚及室内外的温差较大,极易使人感染风寒,引发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对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这种症状往往会加重。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尤为重要。除了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热水泡脚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但需要注意的是,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养生,以免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除了保暖,补阳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入秋后,人体的阳气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如果不注重补阳,寒气便会加重,可能导致打喷嚏、流鼻涕等病症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年轻女性在这个节令还穿着短裙或露脐装,虽然自己不觉得冷,但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好的。专家指出,女性腰腹部的保暖十分重要,否则寒气入侵,一些妇科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而且关节处如果长期暴露在外,老了也容易得关节疾病。霜降至冬至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当归、桂圆、生姜都是很好的食材。一早起来喝一碗生姜汤,对身体很有好处。还可以尝试做一些滋补汤,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除了食补,一些物理疗法如温灸也有补阳的功效。将艾草点燃后熏身体的一些穴道,便能起到养胃补肾的作用。让我们在这个秋季,注重保暖、补阳,呵护身体,迎接美好的季节。通过合理的养生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享受秋季的宁静与美好。

上一篇:假日暖洋洋2演员表全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