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涉无偿献血信息不实
关于献血人数及数据争议、血液制品出口质疑、献血者权益相关谣言以及官方态度与后续措施的
一、献血人数及数据争议解密
近期网络上关于我国无偿献血人数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传闻称献血人数从2018年的高峰下滑至2023年的低谷。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699.2万,献血量更是高达2892.1万单位,相较于2022年,分别实现了5.9%和4.8%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关于献血人数大幅下降的传闻。关于我国献血比例“远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1.8%”的说法,也存在对世卫组织标准的误解,我国无偿献血的持续推动和实际增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二、血液制品出口质疑
网络上关于血液制品出口的传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传闻称血液制品出口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这完全是对无偿献血和单采血浆概念的混淆。实际上,血液制品的原料是单采血浆,由专门的单采血浆站进行采集,与无偿献血系统是完全分开的。单采血浆站是由血液制品企业设立的,其运营严格按照审批标准进行。无偿献血的血液仅用于临床救治,绝不会用于商业用途。关于血液制品的出口数据,实际上与无偿献血无关,是药品范畴的数据,其原料来自单采血浆,并不会挤占临床用血资源。
三、献血者权益相关谣言介绍
关于献血者的权益,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实传闻。例如,“献血证过期无法优先用血”的,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无偿献血证是终身有效的,不存在“过期作废”的规定。对于河北廊坊的涉事医院,因政策执行失误已被追责,患者已顺利完成手术。关于“公务人员强制献血”的传言,也已经得到澄清,实际上是家属及朋友自愿献血。
四、官方态度及后续措施
对于上述谣言,官方已经明确指出其不实性质,并指出这些谣言故意歪曲事实,抹黑无偿献血政策,干扰正常的血液采集秩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多地已经采取措施加强献血服务保障,包括优化献血者权益保障机制、完善血站与医院信息共享、强化工作人员政策培训等。
我们应当以官方数据为准,理性看待网络传闻,积极支持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每一位健康公民都有责任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要对各种不实传闻保持警惕,不传谣、不信谣,共同维护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