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螺旋藻被爆曾上药监局黑名单
近日,知名品牌汤臣倍健和绿A深陷螺旋藻铅超标风波。传闻汤臣倍健螺旋藻曾登上药监局的黑名单。
随着事件的发酵,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包括汤臣倍健螺旋藻片在内的六个品牌螺旋藻片铅含量严重超标。特别是汤臣倍健的铅含量超标高达百分之百,绿A螺旋藻片也超标百分之八十。这场风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面对舆论的压力,汤臣倍健迅速采取行动,发表声明称他们的螺旋藻片经过严格检测,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这一声明与早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检测结论存在明显的矛盾。SFDA曾下发通知,检测出包括汤臣倍健在内的十三家企业的螺旋藻片重金属超标。这表明市场上对于这一产品的质量存在严重的质疑。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指出,汤臣倍健螺旋藻片的铅含量确实存在超标问题,关键在于采用何种标准来衡量。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标准,一种是普通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另一种是健字号食品审批的标准。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这个标准在2006年就已经被废除。这意味着现在的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处于一个无标准的尴尬境地,只有企业自己设定的标准。
原料的来源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内蒙古螺旋藻养殖基地的人士透露,汤臣倍健等企业螺旋藻片铅含量超标很可能是因为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料。他们指出,螺旋藻具有极强的重金属富集功能,尤其是铅含量远高于普通保健品。一些企业宣传的“原料产自全球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并未明确披露具体产地,这也为质量问题留下了隐患。
据了解,螺旋藻原料分为三个级别:食品级、菌落指数不合格级以及饲料级。而汤臣倍健的螺旋藻原料主要依赖外购,其生长环境容易受到污染。尽管公司计划建设专供基地,但这一计划至今尚未实施。这也使得外购的螺旋藻粉价格不断攀升,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
面对这场风波,汤臣倍健的公关总监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这场危机对于汤臣倍健的信誉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质疑,未来如何重建信誉成为了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监管部门也需要重新审视现行的标准以及监管方式,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近年来,螺旋藻原料市场风起云涌,价格波动剧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厂家为了缩减成本,可能会选择采购饲料级的螺旋藻原料。而据行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被揭露的仅是有问题的健字号厂家中的一部分,可能还有更多的食字号厂家尚未浮出水面。
这些健字号的厂家,或许在消费者心中代表着健康与信赖,然而现实却是他们也可能在暗地里做出令人担忧的选择。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整个行业现状的深入了解和观察。在利润面前,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忽视品质,冒险降低成本。
螺旋藻原料市场的乱象,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难以辨别原料的真实品质,难以判断产品的安全性。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业内人士的这番言论,是对整个螺旋藻行业的警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当以消费者的健康为首要考虑,坚守品质,杜绝任何可能的风险。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企业严惩不贷,确保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品牌和价格,更要关注产品的原料来源和品质。只有这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保护自己的健康和权益。
螺旋藻原料市场的现状令人担忧,需要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公正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