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为什么被称为咏絮之才?她与王凝之的婚姻生
谢道韫,这位东晋时期的才女,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个性气质,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安西将军谢奕的掌上明珠、宰相的侄女,她与诸多文人雅士齐名,颇受赞誉。
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她,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学底蕴深厚。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哪句最佳?谢道韫答道:“三百篇中,《大雅嵩高篇》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最为动人。”谢安听后,赞叹不已,称她有高雅的审美情趣。
谢道韫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她那咏雪的才华。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一场大雪纷飞的日子,谢安兴致勃勃地指着窗外的飞雪问孩子们:“这大雪纷飞,你们认为像什么?”侄儿谢郎立即回答:“像空中撒盐。”而谢道韫略加思索后,妙喻雪花如柳絮般随风飘起。她的比喻精妙绝伦,赢得了大家的齐声称赞。这一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咏絮之才”成为称赞才女的代名词。
谢道韫长大后,谢安对她的婚事颇为操心。在名门大族中,只有王家与谢家相配。原本打算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徽之,但听闻其不拘小节,便改而将之许配给了王凝之。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满。谢道韫的才华与志向极高,她希望丈夫能在各方面与自己相匹配。但王凝之虽名声在外,实则才疏学浅。谢道韫大失所望,婚后不久便常常回娘家,且心情郁闷。谢安不解其故,询问之下,谢道韫抱怨道:“吾家之俊才辈出,今独遗我于庸才!”她感叹自家兄弟皆出类拔萃,唯独自己嫁给了无所作为的王凝之。
尽管谢安只能劝慰一番,但谢道韫仍须相夫教子。她的才气和豪气即便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地展露出来。魏晋时代,清谈玄理成了一种时尚。谢道韫虽为女子,但对玄理却有深厚的理解。她不仅诗文出色,也善于言谈。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与客人辩论不过对方,而这场辩论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她心急如焚,认为自己身为名仕的弟弟居然辩不过别人,于是决定出面解围。她让婢女传话给王献之,要他为自己解围。但当时“男女授受不亲”,女人不能随便露面。于是谢道韫挂起青布幔遮挡自己,继续与对方的辩论。她旁征博引、词锋如刀光剑影一般锐利犀利反驳对方观点最终以理取胜辩倒了对方让王献之对其钦佩不已敬佩不已。
在当时能与谢道韫匹敌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她是张玄的妹妹嫁到了顾家顾家也是江南大族张玄常自夸其妹胜过谢道韫。济尼是常出入王、顾两家的人有人问他谁更胜一筹济尼答曰:“张彤云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而谢道韫则清心玉映有闺房之秀。”可见两人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谢道韫生活在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出身于世家大族又才华横溢为人处事潇洒不羁颇有男儿气概。“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谓精准地概括了她的个性气质。然而命运多舛几十年的平淡生活后灾难降临了。
王凝之依靠王家和谢家的势力先后担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他信奉五斗米道平时不理政事只顾踏星步斗起乩。当时东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南方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面对强敌王凝之不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而谢道韫则劝谏无果只好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训练以应对可能的危机。然而孙恩大军还是杀进了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皆死于战乱之中而谢道韫却表现出惊人的胆识与勇气手持兵器带领女眷奋力杀敌虽然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但她毫不畏惧面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之事与孩子无关要杀他请先杀我。”孙恩对谢道韫的才名早有耳闻今日又见她胆色过人不由心生敬佩不但没有杀她反而派人将她和小外孙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在会稽过上了隐士生活足不出户写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