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排名(净利润下滑但扣非后净利润大增)
上市公司隐藏利润的面纱:净利润与“真实面目”的对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严峻考验,A股上市公司纷纷披露了他们的年度成绩单。透过这些成绩,我们不禁要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
在发布的2493家A股上市公司中,2021年净利润看似繁荣,但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有5.54%的利润并非来自于公司的主营业务,而是源于非经常性损益。那么,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与公司的日常经营不直接相关的收支,或者虽然与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的特殊性质,影响了对公司经营成果的真实评价。
当我们谈论“扣非净利润”,我们实际上是在剔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后,看到的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据数据显示,在2493家上市公司中,有3.46%的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增厚其业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究竟表现如何?
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些公司的主营业务业绩表现较差。例如,华银电力、超频三和松发股份等公司的扣非净利润降幅超过10倍。其中,华银电力的降幅更是高达48610%,其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公司燃料成本增加,联营企业亏损严重。
再看超频三,其扣非净利润在2020年小幅盈利,而2021年则亏损严重。主要原因是铝材、铜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程类控股子公司部分LED照明工程项目延期,相关控股子公司业绩情况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松发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因“双减”政策影响,作为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提供商,相关业务收入以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隐藏在利润表下的真实面貌。非经常性损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但扣非净利润却为我们提供了更真实、更公允的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上市公司的各种“计划外”收支,也看到了他们在疫情和政策影响下的挑战与困境。
上市公司的真实面貌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的故事。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更加谨慎、深入地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众多公司的经营状况面临挑战。潮州市联骏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骏陶瓷”),在美元汇率下跌、天然气等原材料涨价和欧盟对华日用陶瓷反规避的多重压力下,其2021年度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降,显现出商誉减值的迹象。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困境,更是宏观环境变动对微观主体产生的直接影响。
在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降幅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还包括中铁装配、海南瑞泽、深南电A、锦富技术、世联行、迅游科技和新力金融等。其中,迅游科技的状况尤为引人关注,其2021年扣非净利润大幅亏损,数额达到惊人的1.94亿元,同比下降了超过四倍。除了2020年小幅盈利外,该公司连续两年的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
金山股份和科融环境也面临着较大的扣非净利润降幅。据统计,共有135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降幅在1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行业,而是涵盖了包括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在内的多个领域。在这背后,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动与各行业自身发展困境的双重影响。
航运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持续存在,中国国航和中国东航的亏损状况都在扩大,其中中国国航更是成为了目前为止的2021年A股亏损王。对于这两家航空公司来说,亏损的扩大不仅仅是短期内的经营问题,更是长期战略和市场布局的挑战。
在已经发布2021年年报的公司中,有295家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呈亏损状态。更令人关注的是,有30家公司的亏损金额超过了十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反映了当下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那些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由正转负的公司,投资者更需要高度警惕。因为这意味着其主营业务可能出现问题。数据显示,有95家企业在2021年净盈利而扣非后却出现亏损。其中,国有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深康佳A和江淮汽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深康佳A受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扣非净利润亏损额较大;而江淮汽车的主业已经连续几年亏损,其盈利主要依赖于地方补助等非主营业务收入。
中交地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司。其近年来扣非净利润出现了较大下滑,并且在债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这些数字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并非表面上那么乐观。
在这个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投资者来说,深入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调整战略、保持稳健的经营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将是其能否立足市场的关键。在不久前公布的财务数据里,中交地产的“三道红线”指标显露疲态,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我们看到净负债率的数值达到了惊人的217.7%,这不仅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也反映出公司在债务管理上面临的巨大压力。在资产负债率的监测中,当剔除了预收账款后,数字更是攀升至82.0%,这一数据凸显出公司的资产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现金短债比仅为0.7倍,这也显示出公司在短期债务偿还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三项指标全线越线,无疑给中交地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中交地产在净利润方面有所下滑,但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扣非净利润方面却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在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实际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仍然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尽管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和挑战,但中交地产在主营业务上仍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公布的2020年中报扣非净利润排行榜上,中交地产的表现引人注目。尽管面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压力的挑战,但公司仍凭借优秀的运营策略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在扣非净利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不仅体现了公司稳健的盈利能力,也反映了其在行业内的良好口碑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公司在管理团队、营销策略、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创新。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挑战时,中交地产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虽然中交地产在“三道红线”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在主营业务和盈利能力方面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