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与《武玮第一交响曲》
文/鹦鹉史航(史航)
数年前,芒果台的选秀节目上,我有幸担任评委。在一众形形的俊男靓女中,我邂逅了一个名为武玮的女孩。彼时,她身形尚显娇小,但身上所散发出的气质却与众不同,仿佛一颗静谧而闪耀的星宿。在众多未来可能璀璨的明星中,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节目结束后,诸多佳丽如春天繁花般纷纷离去,各自踏上未知的旅程。我对于武玮的未来充满好奇,她的路在哪里,方向又在哪里?那时的武玮仿佛带有一丝神秘的色彩,令人难以捉摸。
后来,武玮参与了音乐剧《选秀下的蛋》,导演是我好友张广天。张广天是个极具锋芒的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讽刺与咏叹。在众多佳丽中,武玮表现得尤为出色,仿佛找到了其中的乐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像那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九天之上的蟠桃会中的一抹独特色彩,让人难以忘怀。
当时张广天在学术圈、音乐圈、传媒圈和戏剧圈之间游走,争议不断。有人将他视为齐天大圣般的存在,有人则认为他仍是与体制周旋的弼马温,还有人觉得他不过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小泼猴。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张广天在武玮心中都是重要的存在。她拜他为师,二人关系亲密,共同音乐的奥秘。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散漫,最终在音乐领域开创了自己的创世纪。
武玮二十岁时推出了她的第一部专辑《真核》,这是一部音乐自传。她用音乐描绘了自己成长的经历与思考。作为一个性格耿直的女孩,她在音乐中表达了自己激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还记得其中一首歌曲名为《安福路288号上海话剧中心》,展现了她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玮在音乐领域不断进步和发展。她的专辑《女唱师》展现了她作为新乐府的独特魅力。她用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了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手。她的音乐如同她的灵魂一样独特而动人,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张广天:一个艺术世界的家
除了影视戏剧的作曲大师身份,广天这个名字,似乎总与各种文化领域紧密相连。他的创作,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整个艺术天空。最近,他的学生武玮女士的新作《武玮先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作品以“天”“地”“人”“物”“事”为主题,展现了新乐器的冒险之旅。仿佛笔记小说般,笔触细腻,引人入胜。
说到广天老师,无需过多赘述他在影视戏剧方面的辉煌成就。他的曲子飘洋过海,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的耳朵很难不捕捉到他的音乐魅力。那些称他为“先锋戏子”的人,可能未曾体会到他与合作者从倾斜舞台上获得的无穷乐趣。
除了音乐方面的成就,广天还有他的文学作品。那本长诗《玉孤志》虽未读完,但已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横看竖看,都是对玉的深情厚意。他赠我的平安扣,至今仍陪伴在我身边,仿佛一种无言的牵挂。而其他亲友赠送的饰品,早已被遗忘在角落,只有这枚玉扣,始终牵绊着我的心。
诗歌集《板歌》中的许多诗篇,被广天化为动人的歌词。那首《杨柳枝》便是其中之一,百听不厌,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而他那三部厚重的小说《妹方》、《南荣家的越》、《既生魄》,犹如三座大山压在心头。虽只读了一本半,但每次在书架上瞥见,都感到既懒惰的负罪感,也有囤积的喜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荣家的越》这部小说,野调斜腔中融入正史的元素,史诗般的作品让人不得不承认青史如诗。宿命是意象,无助是韵脚,天地不仁,拿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后人来押韵。这种史诗作品让我们眼睁睁无法阻止,感受到历史的韵味与人生的无奈。
如今,武玮也尝试创作史诗作品,她的《第一交响曲》便是明证。这部交响曲的引子《龙的七个动机和神圣终止》,以及各乐章如《犀比森林》、《毡帐百姓、林中百姓和耕读百姓》、《编年史》、《大泽》等,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仿佛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史诗般的世界,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百态。
广天与武玮,这两位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艺术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丰富。史航:我坦白,我对交响乐一无所知。回溯到一九八八年,当时我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文学系时,内心充满了对交响乐的恐惧,担心它会在考试中出现。但幸运的是,人家并未出此题目,我得以顺利入学,也得以渐渐远离交响乐长达三十二年。现在,我面对武玮的《第一交响曲》,却依然感受到那种纯粹是考生的无助。
在乐章的深处,我似乎听到了《大泽》。它像是一个混沌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冷汗。这种体验让我开始明白一些之前无法理解的东西。
鲁迅曾作诗云:“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大泽,这片超越海洋的虚无之地,让我心生恐惧。江河湖泊都有岸,但大泽却是一片蔓延行进的未知。
在这大泽之中,我遇见了迷路的龙族,挣扎的人类。我看着他们懵懂相识,迟疑前行,人影逡巡,龙行匍匐。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交响乐。
关于武玮的交响乐,我没有任何具体的问答或阐述可以引用。它就像一座完整的丛林,我只能遥指其中一二,期待你去亲自见证,如同见证森林与大泽的神秘。
再说到李晓珞,其实她和她的导师张广天以及正在创作长篇小说《落幕的叙事》的他们,都是我在演艺界才真正了解的大智大能者。他们就如同草船借箭者,面对这个世界的重视或忽视,曲解或无解,都愿意承受。他们不同于诸葛孔明,他们本身就如同草与船,选择用肉身来承载这一切。他们的智慧与坚韧,就如同那正在进行的交响乐,和谐而动人。他们,仿佛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维定式之中。他们刻舟求剑,执着于旧有的方式,忘记了时代在变迁,世界在流转。他们守株待兔,守在老旧的观念上,期待着不变的成果。他们缘木求鱼,把目光投向错误的方向,以为在那里能找到真正的答案。他们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忽视了自然的规律。他们的行为,仿佛成为了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那些故事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现实的演绎。
那么,他们是否会遇到买椟还珠的人呢?会遇到像叶公那样喜欢龙的人吗?也许他们会遇到,也许不会。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他们,只是在寻找的过程中,陷入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法自拔。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是无效的,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意义。
他们写了,用笔墨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他们唱了,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追求。他们的行为虽然有时显得过于执着,甚至有些盲目,但这都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热爱。他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都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无论他们是否遇到买椟还珠者或者叶公好龙者,他们都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他们的和努力,也许正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让我们以包容的心态,去欣赏他们的独特之处,去感受他们的热情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