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糖尿病上身!小心「三少一多」征兆
台湾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国人健康的重要威胁。糖尿病成因复杂,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所有年龄层均可能罹患,而年长者的并发症风险更高。重视健康管理,采取运动、饮食调整等方法是关键。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台湾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成因复杂,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减退有关。
若空腹血糖值超过126mg/dl,或随机检测血糖值高于200mg/dl,并伴有典型的三多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体重减轻),即可确诊为糖尿病。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高风险群体,应尽早接受葡萄糖耐量测试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第一型糖尿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口干、多尿、酮酸中毒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20岁以下发病,需要每天补充胰岛素。其成因可能与遗传及后天因素相关。
二、第二型糖尿病
此类型糖尿病与代谢症候群相似,主要表现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为了克服这一缺陷,胰脏必须分泌更多胰岛素,久而久之导致β细胞衰竭。患者可能有家族糖尿病史、体重过重、缺乏运动、高血压等问题。
三、妊娠型糖尿病
此类患者常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体质。在怀孕过程中,胎盘生长激素会产生阻抗母体胰岛素的作用,导致糖尿病。产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人会继续出现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状。高龄产妇、肥胖、生活习惯不良、有家族糖尿病史者都要特别注意。
年长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更高,这可能与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有关。糖尿病有时与正常老化现象混淆,若不提高警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酮酸中毒、高血糖昏迷症等,威胁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长期而言,还可能引发视网膜、皮肤、神经、肾脏等部位的病变。
戴东原警告说:“在台湾,高达45%的透析患者都是因为糖尿病肾病的恶果。”糖尿病对大血管的影响,更可能引发脑中风、心脏血管和足部血管阻塞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衰退和意志消沉的情况,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风险更高。
在全球视角中,台湾糖尿病的发病率虽不算高。根据健保局的数据,虽然台湾在2000年到2009年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略有增加,但其盛行率却逐渐上升,这主要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令人震惊的是,亚洲开发中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激增的速度远超预期,相比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已开发国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有一种观点认为,物质生活的高速发展可能是罪魁祸首。丰富的食物选择和体脂的堆积,很容易导致肥胖,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食物丰裕与节俭因子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糖尿病的陷阱。
深入这个话题,更多的精彩内容可以在《熟年志2015年9月号(NO. 42)》中找到。该文章由网友『诲人不倦i』至本站。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取得联系。文章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可自行研判。
警惕糖尿病的威胁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我们不应该忽视糖尿病的“三少一多”(即食量减少、体重减少、体力减少以及多尿)的征兆。让我们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原因、发展和预防,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护航。
呼吁大家,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方式,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让我们共同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