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治疗严重二尖瓣疾病的心脏外科手术,通过替换病变的二尖瓣恢复心脏正常功能。以下是关于该手术的详细信息:
手术适应症
二尖瓣置换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严重二尖瓣狭窄:瓣膜开口面积<1.5 cm,导致血液流动受阻
重度关闭不全:瓣膜无法完全闭合,引发血液反流和心脏扩大
修复失败:瓣膜钙化严重或结构损坏无法修复时
并发症风险:出现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或房颤等继发问题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瓣叶和瓣下结构钙化、畸形,不宜做分离术者
手术方式
1. 传统开胸手术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下置换瓣膜
适合病变复杂、需同时处理其他心脏问题的患者
视野清晰、操作精准,但创伤较大,恢复期约6-8周
2. 微创手术
采用右胸小切口或机器人辅助,创伤小、恢复快
需严格评估解剖条件,技术要求较高
北京朝阳医院等机构已成功开展经心尖微创瓣膜置换术(TAVR/TMVR)
3. 介入治疗(TMVR)
经导管置换适用于高危患者,通过股静脉将人工瓣膜送至心脏
国内尚处临床试验阶段,但已有成功案例报道
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再次外科手术高风险人群的有效替代治疗
人工瓣膜类型
| 类型 | 优点 | 缺点 | 适用人群 |
||||-|
| 机械瓣 | 寿命长,理论上永久可用 | 需终身抗凝,有噪音,可能发生机械故障 | 较年轻患者(通常<60岁) |
| 生物瓣 | 无噪音,大多数不需要长期抗凝 | 时间长后会钙化,10-15年后可能需二次手术 | 老年患者或不愿长期抗凝者 |
术前准备
评估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肺功能检测等
用药调整:停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心理准备:患者需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管理要求
术后护理要点
1.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
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记录一次,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间隔
2.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 抗凝管理:
机械瓣需终身服用华法林,定期监测INR值(目标2.0-3.0)
生物瓣需短期抗凝(3-6个月)
4. 感染预防:
术后1年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拔牙、手术前)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5. 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呼吸训练和肢体活动
6-8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逐步增加活动量,可进行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
风险与并发症
术中风险:出血、心律失常、体外循环相关损伤(发生率<5%)
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1%-3%)、急性肾损伤
长期问题:
机械瓣:需终身抗凝,存在出血或血栓风险
生物瓣:可能衰败需二次手术
10年生存率约60%-80%,与基础疾病控制密切相关
术后生活管理
饮食:低盐低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高蛋白饮食促进恢复
运动:避免竞技性项目,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
随访:术后1、3、6、12个月复查,之后每年1次心超和心电图
心理: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现代二尖瓣置换术死亡率已降至2%-5%,多数患者术后心功能显著改善。选择合适的术式和瓣膜类型,并严格遵循术后管理方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