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全力推进冬修水利
随着冬季的到来,水利工程的黄金建设期已然开启。全国各地纷纷抢抓枯水期的施工窗口,围绕防洪减灾、灌溉保障和生态治理等核心领域,展现出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新面貌。以下是对当前水利建设特点的生动描述和深入解读:
一、重大工程:加速中的壮丽篇章
国家水网骨干项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在广西,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正日夜赶工,隧洞开挖与管道铺设齐头并进,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近1万人口将因此受益。而在贵州,观音水库大坝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年度浇筑目标,这一工程的完成将为遵义、仁怀等地提供稳定的供水保障。夹岩水利枢纽的总干渠试通水成功,解决了黔西北长期以来的工程性缺水问题。
二、流域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流域综合治理的步伐也在加快。江西会昌县的澄江治理工程,通过生态护坡等技术,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清淤任务,预计不久将全面竣工。山西则谋划了“七大板块”项目,致力于现代水网与河湖生态修复,重现河湖生机。
三、灌区改造与农田水利:滋润农田的每一寸土地
在灌区改造与农田水利方面,各地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江西梅江灌区投资数十亿元,已完工的20余处渠道工程将滋养58万亩农田。湖南湘潭县投入巨额资金整治山塘渠道,解决了农田的排灌难题。贵州更是提前下达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农村供水设施建设。
四、创新治理:新模式带来新气象
创新治理模式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河南淮阳区通过“生态治理+产业融合”,将废坑塘改造成莲鱼共养产业园,实现了村集体的年增收。一些地方的主题党日活动也积极参与灌区清淤,强化基层水利管护。
在政策与资金保障方面,水利部2025年一季度新开工8项重大工程,总投资额巨大。地方层面也在积极行动,如山西出台《项目谋划冬季行动方案》,系统布局未来的水利项目。
通过工程推进与机制创新的结合,各地正在为来年的防汛抗旱和农业增产筑牢基础。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不仅展现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践行,让每一寸土地都感受到水的滋润与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