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新观点
新观点一、干预时间提前,由治疗转变为预防 以往心衰的治疗,是在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后,才设法纠正。但现在认为,只要在心脏彩超检查中,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就应尽早治疗。在我国,大多数心衰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由于早期心衰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对老年人,或即将步入老年人行列的人来说,一定要树立防治心衰的意识,每年一次的心脏功能检查非常必要,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新观点二、治疗方式改变,由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
,对于已经确诊为心衰的患者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规律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不当治疗等诱发心衰的因素。
,应停用一些可能恶化心脏功能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如消炎痛)和抗药物(如普罗帕酮)。,治疗与的重要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心衰患者也应慎用。因为除氨氯地平和外,多数钙离子拮抗剂缺乏能有效治疗心衰的证据。
第三,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患者做冠脉血管重建术,瓣膜病变患者做瓣膜修补或瓣膜置换术等,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它通过在左心室和右心室植入电极,起搏左右心室,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衰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衰进展和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左心室射血分数≤35%、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仍有症状、合并左右心室失同步的中重度心衰患者可尝试应用。
新观点三、用药原则改变,由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保存心肌储备能力 心衰的药物治疗已经由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以保存心肌储备力,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方案。
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等药物,具有减少心肌重塑,减轻心肌负荷,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心衰的基本用药。 ,传统的洋地黄类强心药、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仅能改善症状,对心衰的远期预后没有影响,属于心衰治疗的辅助药物。
心肌炎
- 突发心脏病几分钟会死亡 心脏病突发多长时间致人死亡
- 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自查
- 心脏不好的十大表现 女性心梗前最明显一个症状
- 心脏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如果心脏有问题会有哪些症状
- 保护心脏的食物第一名 保护心脏的最好食物有哪些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什么歌
- 3d打印心脏:3d打印心脏移植的成功案例
-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心脏病的前兆:心脏病的前兆有什么特征
- 心脏搭桥术:心脏搭桥术后多久才能恢复正常
- 心脏出问题的早期症状 心脏出问题有哪些症状
- 心脏病急救:心脏病急救的十大措施
- 心脏病吃什么好 窦性心脏病吃什么好
- 心脏病吃什么药 心脏病吃什么药最好效果最快
- 妊娠期心脏病 妊娠期心脏病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