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最好用中医调理
最近,许多人经历了一场感冒后的持续咳嗽,病程较长,尽管服用了多种止咳药物,但咳嗽依旧困扰着他们。有的人身体状态良好,却也出现了干咳的症状。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的呼吸内科专家李素云教授指出,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咽干鼻燥。这些症状实际上是由秋季温燥伤肺引起的,与秋季气温偏高、温邪偏盛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于止咳药效果不佳的问题,李教授解释说,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中医将咳嗽分为寒、热、湿、燥等不同类型,需要辨证治疗。目前市面上的止咳药多数是针对热咳的,缺乏针对秋季温燥咳嗽的特效药。例如,橘红丸适用于肺热咳嗽,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枇杷膏则适合感冒引发的黄痰咳嗽。复方甘草片则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李教授建议,如果咳嗽超过一个月仍未痊愈,应该及时就医,排除肺部其他病变的可能。秋季空气中的花粉、空气污染等可能导致某些人过敏而引发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肺癌早期也可能表现为咳嗽。在明确病因后,根据个人的体质,医生会开具润肺止咳的汤药进行调理。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群,如果出现口渴、干咳少痰、呛咳不止等症状,可以尝试服用沙参麦冬汤和桑杏汤。如果是感冒后咳嗽,咽痒痰少而黏,可以单独服用桑杏汤。
要预防秋季咳嗽,需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群。秋燥咳嗽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牛羊肉等温热上火的食物,多食用梨、百合等润肺生津的食物。痰少干咳的患者可以尝试自制川贝梨汤辅助治疗。
专家提醒,养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越早开始,受益越多。除了中医养生常识,还有许多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值得我们了解。比如,“为什么一起床就疲劳?”或者“如何优化睡眠环境?”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 knowledge,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