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至78.2岁
本报北京报道,据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8.2岁。令人欣喜的是,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有所下降,这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卫生健康事业各项指标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030935个,较上年增加8013个。其中,医院数量增加117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7754个,显示出卫生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共设置了10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无疑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卫生人员方面,截至2021年末,卫生人员总数已达1398.3万人,比上年增加50.8万人,增长3.8%。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为1124.2万人。这些卫生技术人员中,包括执业(助理)医师428.7万人和注册护士501.8万人。
2021年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75593.6亿元。其中,、社会和个人在卫生支出方面的比例分别为27.4%、44.9%和27.7%。人均卫生总费用为534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6.5%。
随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84.7亿,比上年增加7.3亿人次,增长9.4%。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0次。
分机构来看,医院诊疗人次占比最大,达到45.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更是上升至50.2%,显示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断加强和人民群众对其的高度信赖。
这一系列的数字和数据,不仅展示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果,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