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只是医疗(新视野)

心脑血管 2025-05-16 15:32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关于健康管理,尽管人人都明白预防为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却感到无从下手,使得预防为主的理念难以落地。那么,“预防为主”的抓手究竟在哪里?主角又是谁呢?

我们需要构建自主防病知识体系。健康管理分为两个阶段:病前和病后。病前的健康管理以预防疾病为主,是主动健康管理;而病后的健康管理则主要是治病,属于被动健康管理。显然,主动健康管理成本低、效率高,而被动健康管理则成本高、效率低。现实中人们在谈及健康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医疗,而忽视了防病的健康管理。这正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整体的防病知识体系。

现代医学知识体系在病后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占据了健康管理的主流位置。在病前健康管理方面,我们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虽然中国文化积累了丰富的防病知识与部分体系,但这些知识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病知识体系。“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实践中尚未充分发挥其主角作用。

为了构建防病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防病学”。防病学是研究病因与肌体健康之间关系、解决防病问题的知识体系。它的定义可以从关系、功能、本质和发生等多个维度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人类致病的因素如遗传、环境、饮食、体温、动态和心态等,来构建防病学的体系。

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每个因素的内在逻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提升中国传统防病的认知,并借鉴吸收世界各地的防病知识。

防病是健康管理的上游,治病是健康管理的下游。在疾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人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我们应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是一项必要的任务,它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实现持续健康、更加长寿、无疾而终的目标。让我们一起为此努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防病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幸福感,更在于减轻疾病对个体带来的身心折磨,有效遏制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进一步减轻国家日益沉重的医保负担,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

根植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沃土,结合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热切向往,防病学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正得到越来越多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不仅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更是对其的完善与发展。

防病学,作为“预防为主”理念的具体实践者和推动者,让人民有了科学的防病依据,让防病知识得以传承并发扬,真正实现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的健康管理模式。

回望20世纪,以欧美学者为主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为人类健康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步入21世纪,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中国传统防病文化的基础上,深入疾病成因的客观规律,创新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这不仅是为了减少人类疾病的发生,更是为了提供病前健康管理的全球公共智慧,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防病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对未来生活质量的追求。它的价值在于让人类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真正的健康与幸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股指期货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