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者基因有缺陷 或增加患食道癌危险
随着年底聚会的增多,酒精的触碰似乎也成为了难以避免的一部分。许多人发现自己在饮酒后面部泛红,常常有人认为这是酒精代谢快的标志,然而科学研究却揭示了背后的真相。
喝酒后脸红,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Asian Flush”、“Asian Red”或“Asian Glow”,并非过敏的反应,而是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累积的结果。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参与酒精代谢的基因存在缺陷。
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进入血液,除了小部分以乙醇原形由肺和肾排出,主要的代谢过程在肝脏进行。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的催化下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乙醛是喝酒带来的主要危害,也是导致脸红的罪魁祸首。乙醛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并被认为是致癌物质。在动物试验中,甚至使用乙醛作为癌症模型的诱变剂。
专职代谢乙醛的ALDH2酶尤为重要。如果编码ALDH2蛋白的基因出现问题,就会得到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的蛋白,无法有效分解乙醛。乙醛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基因缺陷在东亚人群中更为常见,约有36%的东亚人(包括日本、中国和韩国人)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
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了这一基因缺陷与食道癌之间的潜在联系。对于酗酒的人来说,这一基因可能对脸红和食道癌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人是否容易脸红来判断他们是否存在ALDH2缺陷。这类病人如果继续饮酒,罹患食道癌的几率可能会更高。他们应该被劝告少喝酒,并增加食道癌方面的检查。
当你在年底的聚会中遇到劝酒时,了解这一科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脸红并不是你酒量好的标志,而是你的身体在警告你:乙醛已经在体内累积,继续饮酒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为了自身健康,请适度饮酒,特别是在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