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急症与心肺脑复苏
心血管急症和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至关重要的领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的抢救成功率。以下内容将系统介绍心血管急症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现代心肺脑复苏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要点。
心血管急症概述
心血管急症是指突然发生、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需要立即医疗干预。根据临床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心脏猝死的人数约54万例,其中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
主要心血管急症类型
心血管急症主要分为三大类:
1.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急症: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这类疾病通常由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发,伴随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
2. 以呼吸困难或心衰为突出表现的急症:包括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等。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端坐呼吸,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痰,这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淤血所致。
3. 以心律失常为突出表现的急症:包括室颤、室速、严重心动过缓等,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心慌、晕厥或意识丧失。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识别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识别要点包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情况通常不属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
1. 持续仅1-2秒的短暂刺痛
2. 针尖大小部位的疼痛
3. 深呼吸后加重的疼痛
4. 按压后才出现的疼痛
5. 叹气或深呼吸能缓解的"憋气"感。
心肺复苏(CPR)标准流程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目的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直至自主循环恢复。心跳骤停4-6分钟后,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及时有效的CPR至关重要。
基础生命支持(BLS)步骤
1. 评估环境安全:确保施救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 判断意识和呼吸:
3. 启动应急系统:
4. 检查脉搏: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患者喉结旁2-3厘米处检查颈动脉搏动(非专业人员可省略此步骤)。
5. 开始胸外按压:
6. 人工呼吸:
7. 持续循环:以30:2的比例重复按压与通气,每5个周期(约2分钟)重新评估。
高质量CPR的关键要点
对于未经培训的普通施救者,可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CPR(Hands-Only CPR),这已被证明对成人院外心脏骤停同样有效。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
AED是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设备,应尽早使用:
1. 开启AED:按下电源键或打开盖子自动开机。
2. 贴附电极片:
3. 分析心律:确保无人接触患者,AED自动分析心律。
4. 指示:
5. 继续CPR:2分钟CPR后,AED会自动重新分析心律。
高级生命支持与脑复苏
专业医疗人员实施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包括:
1. 气道管理:使用高级气道设备(如气管插管、声门上气道)。
2. 药物应用:
3. 病因治疗:针对可逆性病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等的特异性治疗。
4. 脑保护措施: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医务人员判断CPR有效的标准包括:
对于非专业人员,主要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恢复和面色转红润的表现。
特殊情况处理
儿童心肺复苏
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
预防与公众教育
心血管急症的预防和及时识别同样重要:
研究表明,早期由旁观者实施CPR可使生存率提高2-3倍,结合AED使用则效果更佳。鼓励更多人学习并掌握这一"真正的救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