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重症个案护理_心血管个案护理报告

心脑血管 2025-07-20 11:59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病例介绍

患者张先生,65岁,退休教师,因"突发胸闷、胸痛8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5年,未规律服药控制。入院查体:血压160/100mmHg,心率110次/分,呼吸24次/分,体温36.8℃。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抬高,心肌酶谱异常升高,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心功能KillipⅡ级。

患者身高170cm,体重80kg,BMI 27.7,属于超重范围。吸烟史40年,每天20支,少量饮酒。家族史中父亲有冠心病史。入院时患者主诉心前区剧烈疼痛,疼痛评分8分(数字评分法),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

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

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波动大,心率快且不规则。心电图持续监测显示ST段抬高伴偶发室性早搏。血氧饱和度90%(未吸氧状态下),呼吸急促。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钙蛋白I 15.6ng/mL(正常120[1][6][22[5][21[1][5[22[6][223[[5][215[5][166[1][6<0.04),CK-MB U/L,BNP 800pg/mL,提示心肌损伤严重并伴有心功能不全]。

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担心疾病预后和死亡风险。对突然住院和重症监护环境不适应,对各项检查和治疗操作感到紧张。家庭支持系统良好,配偶和子女能够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但家属同样表现出对病情的担忧]。

风险因素评估

患者存在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重度吸烟史、超重、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依赖评分(FTND)7分,属于高度依赖]。

护理诊断

1. 急性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疼痛评分8分]

2. 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损伤、缺血坏死有关,表现为血压波动、心率增快、BNP升高]

.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供氧失调有关,表现为轻微活动即感气促21]

4. 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及ICU环境有关,表现为紧张不安、反复询问病情]

. 知识缺乏:缺乏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表现为对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不了解]

.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与抗栓治疗相关)]

护理措施

急性期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5L/min)、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3mg静脉注射镇痛,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并准备行急诊PCI治疗。

PCI术后护理重点包括:

  • 穿刺部位护理:右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术侧肢体制动8小时
  • 抗凝治疗监测:观察牙龈、皮肤黏膜、尿液等有无出血倾向,定期监测APTT
  • 再灌注损伤观察: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备好除颤仪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 疼痛管理:使用数字评分法动态评估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 药物治疗护理

    患者用药复杂,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剂(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ACEI(雷米普利)、他汀(阿托伐他汀)及胰岛素治疗。护理措施包括:

  • 制作彩色分装药盒,标注清晰用药时间和剂量
  • 设置手机用药提醒,确保按时服药
  • 教育患者认识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 特别强调抗血小板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不可随意停用
  •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指导:制定低盐(每日5
  • 运动康复: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始床旁坐起、站立、室内步行等活动。出院后建议每周次、每次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21]
  • 干预:提供咨询和替代疗法,帮助患者制定计划,强调即使减少吸烟量也有益处]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 采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情绪]
  • 用通俗语言解释疾病机制和治疗原理,减轻对疾病的恐惧]
  • 指导患者学习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心率和症状变化]
  • 培训家属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和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 建立出院后随访计划,包括定期复诊和电话随访]
  • 护理效果评价

    经过系统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步改善:

  • 胸痛症状完全缓解,疼痛评分降至0分
  • 生命体征稳定: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心率70次/分,血氧饱和度98%(室温空气)
  • 心功能改善,可从床边坐椅30分钟到独立如厕
  • 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
  • 掌握基本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能正确复述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
  • 讨论与反思

    本案例通过应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系统护理,重点关注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和PCI治疗后的生理调节和自我概念调整。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包括:

    1. 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和体验至关重要,需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

    2. 复杂用药管理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核心,需要创新的提醒和监督方法确保依从性

    3. 跨学科团队协作(心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对提供全面护理非常必要

    4. 个性化健康教育应考虑患者年龄、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教育手段

    本案例的护理难点在于患者多重危险因素长期存在,短期住院期间难以完全改变多年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未来改进方向包括加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利用移动健康技术进行远程监测和指导,以及开展家庭访视巩固护理效果。

    上一篇:为什么危害心血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