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来院指导 心血管介入管理规范
心脑血管 2025-07-24 20:29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概述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国家卫生健康委为规范技术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制定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明确了医疗机构、人员资质、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最低要求。
版管理规范(2024年版)取消了医疗机构等级限制,强化了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将相关技术纳入手术分级管理。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需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并具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诊疗科目。
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科室设置要求
设备配置要求
血管造影室除基本设备外,还需根据不同类型介入治疗配备专项设备:
患者来院指导与诊疗流程
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
心血管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进行。手术中医生会:
1. 穿刺后插入导丝,在X线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心脏血管
2. 注射造影剂显示血管状况,确定狭窄或堵塞位置
3. 根据病情选择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方式治疗
4. 整个手术过程患者保持清醒,可与医生交流
术后管理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建立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规范和操作手册,并监督执行。具体措施包括:
质量控制制度
持续改进措施
患者长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药物管理
支架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降脂药(如他汀类),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动脉再狭窄。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肌肉酸痛、出血倾向等。
生活方式调整
定期随访
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等项目。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
上一篇:心血管内科挂啥号看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