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抗凝药物,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分子量通常在3000-5000道尔顿之间。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作用更强、抗凝作用较弱的特点,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更好。
心血管适应症
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疾病中有以下主要应用:
1.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皮射120IU/kg体重,每日2次,最大剂量为10000IU/12小时,至少治疗6天。
2. 心肌梗死治疗:可作为辅助抗凝治疗,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早期管理。
3. 血栓预防:用于心源性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其他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短期预防。
4. 围手术期桥接治疗:用于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血栓治疗,可与华法林进行桥接。
用药方案与剂量
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个体化调整:
1. 治疗剂量:
2. 体重调整剂量参考:
3. 预防剂量:
治疗通常需要5-10天,治疗期间一般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对于特殊患者(如肾功能不全、极端体重等)可进行功能性抗-Xa测定。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患者中使用时需注意以下禁忌:
1. 绝对禁忌症:
2. 相对禁忌症:
3.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与监测
使用低分子肝素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 出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出现明显出血应立即停药,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
2. 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11%-3%,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过敏样反应。用药初期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3.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4. 注射部位反应:包括局部疼痛、硬结、淤血等,正确轮换注射部位可减轻反应。
5. 其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转氨酶升高等。
监测指标包括:
使用技巧与患者教育
1. 注射技术要点:
2. 注射部位护理:
3. 生活方式指导:
低分子肝素作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抗凝治疗选择,合理使用可显著降低血栓风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个体化调整剂量,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