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以下将从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角度对常见心血管药物进行系统总结。
一、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1.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通过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COX-1),阻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缺血性脑卒中预防
注意事项:需空腹服用以减轻胃刺激,长期使用需监测出血风险,尤其消化道出血
2. 替格瑞洛
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可逆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二、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1. 他汀类药物
药理作用: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胆固醇合成;同时具有抗炎、稳定斑块作用
代表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强效);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弱效)
临床应用:冠心病、支架术后、脑卒中、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长期服用
控制目标:稳定冠心病LDL-C18<.mmol/L;高风险患者[[6][121[8][9[10][[8][[[4][[4][11[4][11[4<1.4mmol/L2]
注意事项:需晚间服用(短效他汀),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
三、抗心绞痛及血管扩张药物
. 硝酸酯类
药理作用:释放一氧化氮,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
代表药物: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急救)、单硝酸异山梨酯12]
临床应用:急性心绞痛发作、慢性稳定性心绞痛9]
注意事项:硝酸甘油需舌下含服而非吞服;单硝酸异山梨酯需间隔12小时给药12]
2. 钙通道阻滞剂
药理作用:阻断钙离子通道,扩张外周动脉和冠状动脉6]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临床应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变异型心绞痛]
副作用:牙龈增生、下肢水肿,停药可逆]
四、降压及心脏保护药物
1. β受体阻滞剂
药理作用: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短效需空腹,一天2-3次)、琥珀酸美托洛尔(长效晨服)
临床应用:心衰、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
副作用:男性性功能障碍,需监测心率和血压
2. ACEI/ARB类
药理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或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ARB)
代表药物:依那普利(ACEI)、缬沙坦(ARB)
临床应用:高血压、心衰、糖尿病肾病
副作用:ACEI可能导致干咳,可换用ARB
五、利尿剂
药理作用: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代表药物:呋塞米(袢利尿剂)、氢氯噻嗪(噻嗪类)
临床应用:心衰、高血压
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尿酸升高
六、中药成分心血管药物
部分中药成分在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中显示出一定效果: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含黄色素可溶解局部血栓
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常用于冠心病和血管斑块
当归:补血活血,归心肝经
七、心血管药物使用原则
1. 严格遵医嘱:心血管药物多需长期服用,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2. 注意服药时间:如阿司匹林空腹、他汀晚间服用等
3. 定期监测:包括肝功能、肌酶、电解质等
4.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多种心血管药物联用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5. 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需配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
八、2025年心血管新药展望
根据研发进展,2025年有望上市的心血管新药包括:
阿普西坦: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为难治性高血压提供新选择
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国产原研药,具有创新作用机制
- 艾曲帕米鼻喷雾剂:速效钙通道阻滞剂,患者可自行给药终止心动过速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