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常见临床操作

心脑血管 2025-11-07 14:03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一、诊断性操作

1. 心电图检查

通过肢体导联和胸导联记录心脏电活动,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操作需规范连接电极位置(如V2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并注意皮肤清洁以减少干扰。

2. 心脏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穿刺时需局部,患者可能感到酸胀感,术后需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

二、介入治疗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包括球囊扩张(PTCA)和支架置入,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植入后需长期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2. 射频消融术

用于治疗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通过导管释放热能破坏异常电信号通路。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80%-90%,术后需抗凝4周。

三、外科手术

1. 主动脉瓣置换术

开胸后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瓣膜并缝合人工瓣膜。手术需心脏停跳,风险较高,需精确缝合避免术后漏血。

2. 心脏搭桥术

取桡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术中需胸骨正中切开,术后用钢丝固定胸骨。

四、急救与监护

1. 心肺复苏术(CPR)

对无意识、无呼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6cm),优先持续按压而非频繁检查患者状态。

2. 心电监护仪使用

监测心率、血氧等指标,需正确贴放电极片(如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避免误报警。

以上操作需严格遵循临床规范,部分复杂手术需团队协作完成。

上一篇:心血管科普(心血管科普系列视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