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进餐时配点音乐对健康有益
音乐对人体的影响,自古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和。当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神经传入体内,人体各系统如声带、胃肠、心脏和肌肉等都会与之产生有益的共振。音乐作为一种振动的能量,不仅能激发人体从静态转变为动态,还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使人体分泌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有益健康的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在进餐时,适当的音乐不仅可以振奋精神,愉悦心情,还能增加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我国早在周代,就有音乐伴餐的习俗。帝王将相在盛宴飨客时,常弹奏丝竹管弦以助雅兴。现代科学也证明,音乐对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适宜的音乐能提高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的兴奋点,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音乐与人的语言及其他声音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一种按一定频率振动的声波。
对于伴餐音乐的选择,我国民间轻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是最佳选择。古典音乐如巴赫、亨德尔的钢琴曲、提琴曲,海顿的交响曲,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以及肖邦的小夜曲等,都是极佳的选择。这些音乐的节奏平稳、优雅,富有亲切、委婉的情调,符合人的心率。当音乐的节拍超过80拍/每分钟时,可能会让人感到心跳加快、心情紧张,因此伴餐音乐应避免采用节奏强烈的乐曲,如迪斯科、爵士乐等。
除了节奏,伴餐音乐还要考虑宴会的主题、宾客的审美能力和欣赏习惯。朋友相聚时,主题曲调应明快、热情;文人聚会时,曲调应以优雅、平和为主。在招待外宾的宴会上,更应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民族习惯,选择合适的乐曲,使宾客心情舒畅,增加食欲,增进友谊。
音乐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音乐不仅能调节情绪,还能对人体产生诸多益处。我们可以说,音乐是养生的良方,是健康生活的调味品。在选择伴餐音乐或其他类型的音乐时,我们应注重其对我们身心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