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犟”孩子的呵护与方式
在许多家庭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往往更倾向于那些听话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而对于那些个性较为“犟”的孩子,却往往被视作不听话、调皮捣蛋。但实际上,“犟”是孩子自我意识强烈的一种表现,是孩子个性的体现,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强制来扭转。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专心致志地玩一件玩具时,家长突然将其拿走。有的孩子会哭闹几声便停止,而有的孩子则会持续哭闹。于是,我们往往将后者称为“犟孩子”。
实际上,如果家长能够善于利用孩子“犟”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那么孩子的这种积极的个性很可能会帮助他们形成自信自强、独立自主的气质以及坚强的毅力。
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强行压制孩子的个性,那么这些“犟孩子”可能会变得非常任性。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一旦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出现裂痕,孩子可能会倾向于逆着家长的意愿行事。
对待“犟”孩子,最重要的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发展,可塑性非常大。
关键在于,当孩子发“犟”脾气时,家长需要冷静思考。既不能一味哄劝,也不能发火。最好的方法是装作若无其事,等到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
比如,有些孩子特别喜欢拆玩具,即使安装不上或者会被家长批评也乐此不疲。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想要“为什么”。这种渴求知识的“犟”难道不宝贵吗?如果家长能在保护玩具的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不就能间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习惯了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家长应该尊重并善于引导,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形成自信、独立、坚强的品质。这样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