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眼心切易陷误区,专家呼吁科学防控近视
近视问题已成为众多家长心中的大患,随着九月的开学高峰来临,关于近视的各种话题更是稳居热搜高位。家长们纷纷质疑:“近视治疗仪真的能够缓解近视吗?”或是“近视后不配镜,视力能否自然恢复?”更有许多家长因对近视存在认知误区,不慎陷入不法信息的陷阱。
走进误区的家长们时常被不实信息所迷惑。例如,网络上颇为火热的所谓“近视治疗”偏方,实则隐藏着诸多隐患,成为家长们在孩子护眼道路上的绊脚石。小玉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例。
小玉年仅12岁,却已成为一名“资深”近视患者。回想起女儿5岁时被检查出近视,小玉的父母曾轻信网络上的谣言,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治近视”的偏方来扭转乾坤。于是,小玉被允许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和平板,同时饮用一种所谓的“龙眼枸杞水”。半年后再验光时,孩子的近视度数竟然飙升至多度,令父母追悔莫及。
其实,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孩子们的用眼环境和行为已发生巨大变化,近视的诱因也随之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高达53.6%,也就是说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近视。许多家长仍抱着老旧观念,对孩子的视力问题不够重视。
爱尔眼科专家明确指出,近视是由眼轴变长引起的,而眼轴变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治愈的。所谓的“近视治疗仪”,只能暂时缓解眼部疲劳,并不能根治近视。家长们应该摒弃那些不实的信息和偏方,重视孩子的用眼健康,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和休息。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配镜矫正视力,是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如同人类生长发育的规律,一旦身高增长,便无法再降低。同样,近视的度数也并不会自然消失或降低。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方法只会让近视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引发其他的眼健康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保持科学的态度,正确认知近视的防控与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眼科已经引领我们进入了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新时代。他们构建了一个集预防、检查、控制于一体的“三位一体”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通过健康教育、用眼行为监测等进行的预防干预;运用远视储备检查、屈光系统发育和双眼视功能检查等先进检查技术;以及采用控制视网膜周边离焦技术、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技术和后巩膜加固术等控制方案。这其中,爱尔眼科的“云夹”设备作为关键实验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更让人振奋的是,由中国人主导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也在2018年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杨智宽教授团队主导,覆盖全球六大洲三大人群,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项目有望破解人类近视发病机制这一困扰世人的“世纪难题”。
(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的文字和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并仅供参考。)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近视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问题。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近视防控,保护自己的双眼。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相信科学的力量,共同为防控近视做出努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眼睛,守护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