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隐形杀手",长期未控制会对全身多个重要器官造成渐进性损害:
心脏损害
长期高血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脏需对抗高压而逐渐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临床数据显示,约60%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脑部损伤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占脑卒中病例的70%以上)
持续高压会导致脑动脉硬化,引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微小血管病变可能逐渐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肾脏损害
肾小球因高压而硬化,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后期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约4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与高血压相关
严重时可能导致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
眼部损害
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出现渗出、出血和视乳头水肿
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血管损害
高血压加速全身动脉硬化,导致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血管破裂风险显著升高
外周动脉硬化会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搏动减弱
高血压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
高血压定义为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占95%以上)和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估计全国有2.45亿成人患高血压
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
遗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风险较高
可控因素:
高盐、高脂、高糖饮食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
超重或肥胖(BMI≥24kg/m)
吸烟和酗酒
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
睡眠不足
日常管理要点
饮食控制: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和调味酱料
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如香蕉、等
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运动建议: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
避免晨起剧烈运动,选择下午或傍晚时段
生活方式调整:
限酒: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量,女性不超过15克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心理平衡: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
血压监测与用药:
家中自备电子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血压
按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即使血压控制稳定,仍需坚持用药
特殊注意事项
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波动
避免突然用力或体位变化
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时立即就医
高血压的危害具有全身性和累积性,但通过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数据显示,收缩压每降低10mmHg,脑卒中风险降低35%,心衰风险降低52%。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和持续管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