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红线

冠心病 2025-05-16 18:20冠心病症状www.xinxueguanw.cn

耕地红线守护我们的生命线

所谓耕地红线,是指全国耕地面积必须坚守不少于18亿亩的底线。这一红线在2007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具有低限含义,包括国家耕地红线与地方耕地红线。这是一个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及和谐共处的重大命题。

耕地的减少,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我国耕地面积已经逼近18亿亩的红线。造成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损毁。其中,生态退耕是最大的因素,而非农建设占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农民为了增加收益,调整种植结构,也将部分耕地转化为园地,栽上了果树等。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数量也在百万亩以上。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一任务之所以艰巨,是因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不可避免会占用一部分耕地。只要我们采取合理的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守住这一红线的。

从建设占用方面来看,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就可以避免造成耕地的净减少。在生态退耕方面,通过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规划期间不会因生态退耕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并随着水利、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设施的增加和完善,以及及时复垦灾毁耕地,力争将因灾损毁减少的耕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如何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守住呢?这离不开中央的决心、全党的共识、地方的责任、部门的配合、社会的协作以及相应体制机制的保障。国土资源部领导曾提出六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的决心、全党共识的形成、地方责任的落实、部门的协同、社会的支持和相关体制机制的保障。这些条件的具备和巩固,将为我们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一共识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全党上下高度一致的意见。在《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被明确列为重要决策。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耕地保护的极度重视,更彰显了保护耕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地方责任在这一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设定了明确的耕地保有量要求。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这一责任细化到乡镇,甚至具体到地块。除此之外,中央还将耕地保护作为考核地方领导,特别是县市领导的重要标准,以确保地方责任的落实。

部门的配合也是关键所在。单靠国土资源部门来保护耕地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寻求节约集约用地的办法。我们需要加强沟通,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土地。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实现这一目标,但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正在积极有效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社会的协作同样重要。想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要努力将保护耕地变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情,尤其要处理好农民与耕地的关系,让他们成为保护耕地的重要力量。

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相应体制机制的保障。在构建保护耕地的体制机制上,我们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采取更多的办法,更加重视来自基层的创造性实践。只有从中发现规律、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新机制,确保红线不被突破,守护我们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

上一篇:窦性心动过缓能做胃镜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