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安全感
重塑购物体验:构建消费者信任与安全的未来
在当今电商迅猛发展的时代,促销打折已经成为商家吸引客户的常见手段。每逢“618”“双11”等购物狂欢节,大力度的促销活动不仅让消费者享受实惠,也刺激了社会消费的增长。在这背后,一些虚假打折现象却频频浮出水面,诸如标价不实、先涨后降的“大数据杀熟”,以及满减优惠中的“猫腻”等,这些层出不穷的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这些虚假打折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为商家带来利润,但长期来看,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诚信是商业之魂,价格诚信更是重中之重。虚假打折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破坏了市场价格诚信与商业诚信,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持续加大治理力度。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消费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近七成受访者对消费环境表示放心。面对消费市场规模的巨大和虚假促销形式的隐蔽性日益增强,治理举措也必须与时俱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对商家的价格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列举了价格欺诈的行为,显示了部门的决心和针对性。要持续改善消费体验、构建消费者信任安全的未来,需要多措并举、凝聚合力。这包括依法加强惩治力度、对虚假打折行为露头就打、提高违法成本;依法健全严格的“原价”认定机制,防止商家随心所欲地虚标价格;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实行行业禁入,推动商家增强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营销打折产品,需要的是价格诚实与质量保证,否则只会是一次易。在法治日益健全、消费者权利意识觉醒的今天,只有专注于改善购物体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商家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毕竟,消费者的信任是市场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应理解和尊重商家的正当权益。比如,《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就明确了在某些情况下,商家不构成价格欺诈,以平衡消费者与商家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公平交易、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诚信是商业的生命线,在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只有真实的打折、诚信的商家,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