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爷问候医师17次! 家中长辈有这些征兆吗?
近日,一段令人感动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中,一位八十岁的大陆老翁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医。走进诊室,他不禁向医师询问:“你是蒋医师吗?”医师确认身份后,老爷爷却因罹患失智症,很快便遗忘了这一事实。令人敬佩的是,蒋医师以无比的耐心回应了这一问题十七次,这一幕深深打动了众多网友,他们纷纷称赞蒋医师为“仁心医师”。
失智症,又被称为“漫长的道别”,是一种无法治愈且逐渐恶化的疾病。它无情地侵蚀着患者的记忆与认知能力。那么,我们身边的长辈是否出现了失智症的征兆呢?
台湾失智症协会为我们列举了十大警示信号,帮助我们及时察觉并应对这一状况:
首先是记忆衰退。不同于偶尔的遗忘,失智症患者的记忆衰退是持续的,即使经过提醒也无法恢复。他们可能会频繁地忘记日常琐事,甚至忘记自己的亲人。
第二,他们可能无法再胜任原本熟悉的事务。曾经手到擒来的技能,如今却变得陌生而困难。比如,一位资深的司机可能开始迷失熟悉的路线。
第三,言语表达出现问题。失智症患者可能频繁地遗忘词汇,用替代的方式描述简单的词语。比如用“送信的人”来指代“邮差”。
第四,患者可能会丧失对时间和地点的感知。他们可能不清楚现在是何时,身处何地,甚至在熟悉的环境中也会迷路。
接下来的信号包括判断力变差、警觉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现困难、东西摆放错乱、行为与情绪的改变以及个性的改变等。这些变化可能表明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在逐渐衰退。
患者可能变得更为被动,丧失活动和开创力。原本热爱的事物不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需要他人的催促才能参与活动。
这些警示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老人,及时发现并应对失智症的挑战。对于任何疾病,预防总是优于治疗。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早期干预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长辈预防失智症的发生。
如果你发现你的长辈出现了上述的一些征兆,请尽快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记住,早一点行动总比晚一点后悔要好。让我们一起为身边的老人提供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也请持续关注关于失智症的信息和研究进展,以便为长辈提供最佳的照顾和帮助。